第50章 国士无双

是啊,这样一个对仕途兴致乏乏,却对攀登科学高峰情有独钟的人,最好的方式便是尽可能的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能心无旁骛的一展所学,仅此而已。

“臣……领命!”宋应星字字铿锵的道,他的老眼有些浑浊,那分明是感激的泪水。

“但没个官职总是不太方便,先生便挂个虚衔吧,朕任你为文渊阁大学士,可不入朝理政,专攻杂学。”崇祯略作考虑后道。

崇祯皇帝接下来又与宋应星简单商议了一下实验室的选址,虽然当下最重要的是研究火器,但崇祯皇帝眼光深远,知道以后随着大明的发展,需要研究的东西更多,肯定就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试验基地,所需要的场地肯定要足够大。

再考虑到火器的保密,人多且嘈杂的京城内肯定是不适合了,选来选去最终将基地定在了距离西山大营不远的玉泉山。

玉泉山下有玉河,正好解决了试验以及匠人们的用水问题,同时挨着西山大营,安保方面也省事了。

敲定了此事后,崇祯皇帝却又犯了愁。

原本工部尚书的位子就是留给宋应星的,现在宋应星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他又不想拉一个不通杂学的酸儒来鸠占鹊巢,于是只好将问题又抛给了始作俑者。

“陛下若想找个通杂学的官员入工部,臣倒是认识一人,此人不仅学识渊博,也通书画,更对火器有极深的研究。”宋应星思索了一下道。

“哦?此人是谁?”崇祯皇帝心中一喜道。

“山东巡盐御史毕懋康,微臣曾有幸见过此人一面,其所学庞杂、为人刚正,天启朝时曾屡遭阉党排挤,还在赋闲在家时改良了武刚车和神飞炮。”

宋应星虽然是举荐人才,却只言此人可入工部,毕竟他自己也只是一个举人,哪儿敢托大去举荐工部尚书。

不过崇祯皇帝任人唯贤且求才若渴,既然是宋应星推荐的,还干什么巡盐御史,直接让王承恩拟旨召回,总之工部尚书就是这个老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