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军器图说

待到装填完毕后,将火铳交由王承恩,王承恩觉得火器危险本来想代劳,可却吃了崇祯皇帝一记白眼。

崇祯皇帝从王承恩手中夺过火铳,站在距离靶子约莫十米的位置举起了火铳。

“火铳声响巨大,陛下当……”

“砰——”宋应星话还没说完,火铳枪管便冒出一股黑烟,随即一声巨响传来。

崇祯皇帝只觉手中火铳猛的震动,肩膀甚至都感觉到微痛,只是他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感,身着龙袍快走几步到靶子旁。

只见那充作靶子的木板上,一颗铅弹陷进去足有半寸深,崇祯皇帝摸了摸木板冲王承恩道:

“这板子是什么木头所制?”

“回皇爷,看成色当是檀木的,此木质地坚硬,这火铳竟能深入半寸,当可穿透普通盔甲才是。”王承恩道。

“此火铳射程如何?”

“回陛下,与火绳枪一般无异,约莫六十步到一百步,不过距离约远准头就越差,杀伤性也会变低。”宋应星如实道。

明朝时的一步约莫一米五左右,六十步也就是约莫一百米,之所以有效射程的估算出入大,大概是因为火药的填充量。???c0

这时的火药还不是定装,装填火药的多少除了事先称重外,全靠士兵的经验。

“不错!先生大才!当赏!”崇祯皇帝兴冲冲的道。

不论如何,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在火器上取得的重大进步。

“能为陛下分担些忧愁,微臣已经知足,更何况遂发火铳也不是微臣一人之力研制,若非有毕大人提供红夷火铳的图纸,或许微臣还需更长的时间琢磨。”宋应星充工部尚书毕懋康拱了拱手道。

二人先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彼此却神交已久,毕懋康能入京任工部尚书,多亏是宋应星的举荐。

再加上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以毕懋康处理衙门琐事之余,经常去宋应星府上喝茶讨论火器,彼此已因为知己。

“哦?不知毕爱卿的《军器图说》写的如何了?”崇祯皇帝瞅了一眼毕懋康轻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