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赵国新时代

“太后,不是老臣杞人忧天,新君年幼,而皇后久居深宫,不通政事,日后朝堂之事岂不是完全落入庄平、李如秉、张楹三人手中?而老臣也听说了,庄平、李如秉二人关系非常不错,也是多年的盟友,张楹虽然是宗正,但是其能力有限,不可能斗得过庄平和李如秉的,那整个大赵就会落到外姓人手中,太后你说,等到新君长大之后,如何与权倾朝野的庄平、李如秉斗呢?”林清风说道。

“那不知两位军师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好?”宋太后问道,这个问题,她早就想到了,所以才会让张楹出任辅政大臣,目的就是为了制衡庄平和李如秉二人,可是被林清风这么一说,宋太后便越发觉得张楹不会是庄平和李如秉二人的对手,就算有着整个宗室的支持,恐怕也很难争得过庄平二人的。

林清风说道:“太后不必担忧,新君年幼,皇后不通政事,可是太后却不一样,当年太后在威王身边,也曾对朝堂之事多做评价,而今太后完全可以效仿先秦芈太后旧事,暂摄朝政,待新君长大之后,再交还大权便可,相信有太后在,庄平和李如秉二人不敢肆意妄为的。”

这就是林清风的目的了,想要制衡庄平和李如秉二人,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很难做到,就算加上一个张楹也做不到,唯有让宋太后站到前台,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摄政,主持朝政,宋太后是威王正宫,在朝野内外的声望都很高,纵然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女人摄政,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因此只要抬出宋太后,就算庄平和李如秉二人大权在握,也不敢肆意妄为的。

宋太后认真的想了想,觉得林清风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宋太后也是有些犹豫的,虽然自己可以出面摄政,可是满朝文武大多都是庄平和李如秉二人的人,而自己支持张渊继位,也得罪了一大批宗室,可谓是孤立无援的,这个情况之下,就算自己出面摄政,恐怕也很难遏制得住庄平和李如秉二人的。

“林军师所言在理,可是哀家虽然贵为太后,但是在朝堂之中却没有任何实力,而庄平和李如秉二人,一人统御百官、一人执掌军权,哀家势单力孤,如何能够于他们二人争斗啊?就算以张楹为首的宗室支持哀家,也很难做到,况且宗室也不见得会支持哀家的。”宋太后说道。

林清风见状,便知道时机成熟了,于是说道:“如果太后心有疑虑,那老臣和左盛可以帮得到太后的。”

“不知军师有何妙计?”宋太后问道。

林清风说道:“太后,老臣和左盛在朝中和军中也是有着些许声望的,如果太后信得过老臣二人,大可以将老臣二人任命为辅政大臣,至于张楹,老臣可以说服他支持太后,如此一来,五个辅政大臣里面,就有三人支持太后,足以与庄平、李如秉二人分庭抗礼。”

谷嬌一旁的左盛顿时觉得很惊讶,他没想到林清风居然打着这个目的来的,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他们二人能够掌权,定可聚拢起一大批老臣,只要庄平和李如秉按照规矩来,怎么也不会是他们二人的对手的,毕竟作为当年赵信麾下的两大军师,他们两个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就算庄平和李如秉二人不讲规矩,他们也不害怕,毕竟以他们在军中的威望,瞬间就可以分了李如秉的兵权,就算没有五成,也可以拿到三成,如此一来,便有了争斗的资本了。

“这……”宋太后有些犹豫了。

“太后可是信不过我们二人?”这下不用林清风开口了,一旁的左盛便趁热打铁的问道。

宋太后迟疑的说道:“两位军师,哀家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恶了庄平和李如秉二人?哀家担心他们不会同意的。”

林清风笑了笑,说道:“太后不必担心,如今先帝驾崩,太后就是大赵最大的了,只要太后同意了,庄平和李如秉二人,自有老臣在,他们会同意的。”

宋太后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事不宜迟,明日哀家便召集满朝文武,宣布摄政和两位军师辅政之事。”

“太后英明!”左盛和林清风二人赞道。

次日,宋太后召集文武百官道承乾殿议事,庄平和李如秉二人并肩而走,李如秉奇怪的向庄平问道:“庄相,你可以今日太后召集群臣所为何事?难道是为了新君登基大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