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明七阎雄

沈知在得知消息之后,让副将安抚士兵,而他则是回到县衙,与阎雄商议。

“阎县令,你觉得邓军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沈知看着手中的布帛,双手微微颤抖的说道。

阎雄摇了摇头,说道:“将军,无论此事是不是真的,它都只能是假的!”

“这个本将自然知晓,但是本将想听真话!”沈知说道,阎雄所说的道理,沈知当然清楚了,现在他们驻守黾池,面对十万邓军,本就十分吃力,现在这则消息传出,如果沈知不出面否定其真实性,秦军军心肯定会动摇,对士气打击很大的,但是沈知还是想知道这则消息是不是真的。

阎雄摇了摇头,说道:“将军,下官不知,黾池远离长安、远离赵国,下官又怎能知晓呢?但是依下官看来,此事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不可能的!”沈知闻言,忽然暴起,将案桌上的东西扫落在地,面目狰狞的说道:“绝对不可能的,秦赵乃是盟友,就算不是盟友,但是如今的秦赵,早已经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了,如果大秦没了,赵国拿什么去抗衡邓国呢?无论怎么看,赵国都不会放弃大秦的!”

“唉……”看到沈知这番模样,阎雄不禁叹了一口气,说道:“将军心中早有定论了,又何必如此呢?大秦与赵国之间的盟约,只不过是利益关系,互相利用而已,退一万步说,就算赵国有心救我大秦,又哪来的实力呢?”

阎雄走到沈知身旁,继续说道:“昔日两国结盟之时,我大秦实力犹在,坐拥三十万精锐,秦赵合力之下,能与威压天下的强邓抗衡,但是如今我大秦精锐只剩这不足半数,还要面对数十万邓军的围攻,败局已定,赵国又怎么会继续在我大秦身上浪费实力呢?倘若赵国出动大军,仍无法救得大秦,反而损兵折将,岂不是得不偿失?赵国智者众多,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

“况且,如今赵国正在北疆与胡人大战,征发了数十万大军,国内兵马并不多,他们又能出动多少兵马呢?”阎雄继续说道。

“那岂不是说我大秦已经回天乏术了?只能坐等灭亡了?”沈知身子一软,瘫坐在垫子上,脸色苍白的说道。

阎雄艰难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下官很不想承认,但是事实却摆在了眼前,如今大秦之危局,除非是邓国突发内乱,不然大秦恐怕难逃厄运,而且就算邓军退了,但是我大秦要塞大部分落入了邓国之手,邓军下一次的攻势我们也挡不住的,事实上,从武安君兵败巴蜀开始,我大秦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后来王枫将军惨败长平亭,则是将我大秦进一步推向深渊!”

秦国巅峰之时,坐拥四十万百战精锐,虽然只有四十万,但是却可以与邓国、赵国抗衡,究其原因就是这四十万大军都是百战精锐,战力非凡,但是巴蜀一战、长平亭一战,秦国折损了将近二十万大军,遭受重创,虽然后来又征集了十几万兵马,但是新征集的兵马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那些百战精锐的,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秦国就全方面落后于邓赵两国了。

“大胆!阎雄,你敢诅咒大秦,莫不是想投降邓军?”沈知对着阎雄大声呵斥道。

“下官不敢!下官身为大秦之臣,自当与大秦共存亡,但是将军,我等不可以漠视现实的,今日下官的话有些多了,还请将军见谅,下官先行告退了!”阎雄说完,便离开了,独留下沈知一人。

阎雄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他的管家便捧着一杯茶走进来,然后默默地关上了房门,小声对阎雄说道:“明七大人,沈知还是执迷不悟吗?”

明七,这是明镜第一批骨干的代号,而被管家称呼明七之人,正是眼前这位黾池县令阎雄了。

“我并没有明言劝说沈知投降,但是观沈知的表现,他只不过是有些难以接受而已,我与沈知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发现其并不是迂腐之人,对秦国是忠心,但是不代表在明知道秦国必亡的情况,还愿意为秦国赴死的,只不过火候还没到罢了。”

“但是如此下来,我等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明首大人的命令啊,早知道慕容恪大将军可不会等那么长时间的!”管家说道。

阎雄是明七的化名,明七是当年苏弘草创明镜的时候招募的第一批成员,一共有十八人,而明七则是排行第七,后来被苏弘派遣到当时还是汉国的关中做间谍,并且化名阎雄,在汉国出仕,只不过还没有等到上位的时候,汉国就被秦国给灭了,关中也成了秦国的地盘,阎雄也顺势投降了秦国,但是因为降臣的关系,阎雄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机会,后来被派到黾池当县令,本以为慕容恪率军杀到,自己便可以顺势开城投降,就可以回到邓国了,但是谁知道沈知突然到来,打乱了阎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