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天统祖训出炉

“喏!父皇,这追封是往后之人还是我大邓已故的功勋也可追封?”邓灏问道,邓国的功勋文武可不只是在世之人的,还有好一部分已经离世了,那这些人是否还要进行追封呢?

“追封,虽然他们等不到今日,但是朝廷也不能忘却和抹杀他们的功绩,既然是辞世后追封,自然也少不了他们。”邓昇想了想说道。

邓昇登基三十几年了,这么多年来,死去的功勋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子爵、伯爵之类的,侯爵以上的也有几个,蔡封、李天虎、黄标、邓邕、苏弘、程昱,不过邓邕在邓昇登基之后,就被追封为郡王了,已经到顶了,没有继续追封的余地了,而李天虎、黄标、苏弘三人在死了之后,其实就已经追封了,唯一没有的就只有程昱了,程昱生前是蜀国公,那么现在就得追封勋王了。

“已故蔡国公、定国公、荣国公、荆国公、蜀国公都曾是我大邓之功勋重臣,大邓有今日,他们功不可没,然而蔡国公、定国公、荣国公、蜀国公辞世之时,我大邓爵位尚未完善,虽然有所追封,但是此等爵位,不足以表彰其功勋,因此,均需再行追封,以表其功!”虽然蔡封、李天虎、黄标、苏弘在死后已经得到了追封,但是邓昇表示,这个爵位不足以表彰他们的功勋,还需要继续追封。

“陛下圣明!”众臣赞道,虽然邓昇所做的,也只不过是给死去之人一个表彰而已,但是这就说明,邓昇从未忘记这些功勋老臣。

“父皇,如果需要对已故蔡国公、定国公、荣国公、荆国公、蜀国公进行追封,那就需要追封其为勋王,王号该如何选择呢?”邓灏问道。

勋王这个爵位虽然定下了好些年了,但是邓国从未有人得到过这个爵位,所以对于勋王的王号怎么选择,一时之间还真是没有头绪。

邓昇想了想,也是比较苦恼啊,如果是亲王和郡王的王号,还好选择,但是勋王就比较难了,以国为号的是亲王,以地方为号的是郡王。

再三思量之后,邓昇决定采用一些寓意比较好的字眼作为王号,于是说道:“勋王非亲王、郡王,无需纠结太多,选择一些寓意较好的字眼为王号便可以了,已故蔡国公蔡封追封礼王、定国公黄标追封定王、荣国公李天虎追封信王、荆国公苏弘追封永王、蜀国公程昱追封阳王,礼部挑选一个良道吉日,为诸王重修陵墓,以表其功!”

“喏!”礼部尚书陈群应道。

宣告了祖训以及为已故功勋进行了追封之后,朝会上又谈论了一些琐事,便散朝了。

散朝之后,三省六部便将祖训传阅天下,虽然邓昇并没有为祖训定下名字,但是所有人都称这一份祖训为天统祖训。

而与祖训一道公告天下的,还有蔡封、黄标、李天虎、苏弘、程昱几人的追封恩旨,恩旨一下,几个家族的门前顿时热闹起来了。

在官场向来都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人走茶凉,更何况是死了呢?李天虎的家族还好,毕竟李家人才辈出,但是蔡封、黄标、苏弘、程昱这几人的家族,随着几人的离世,便渐渐有些没落了。

蔡家和苏家还好,毕竟蔡家还有一个皇后女儿和太子、齐王这两个外孙,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苏家也有苏云、诸葛亮这两个后辈撑着,但是黄家和程家就不行了,所以渐渐地,两家与外界的往来便少了许多。

但是随着邓昇的追封恩旨一下,本来门可罗雀的门庭,顿时热闹起来了,而天统祖训一出,程昱的蜀国公、黄标的定国公爵位就能袭封,就算没有扛鼎之人,有一个国公爵位,黄家和程家依旧是邓国最顶尖的勋贵,而且黄标、程昱生前人脉非常广,程昱是邓昇潜邸四大臣之一,与蒋琬、杨延昭、常遇春的关系非常好,黄标就更不用说了,当年可是邓国的大将军,岳飞、杨延昭、常遇春、李嗣业这些人都曾是他的部下,可以说,现在邓国军方最具影响力的人,都和黄标有关系的,有这些人脉在,再加上本身的爵位,短时间内没落不了。

“这人啊,还真是势利啊!”乾阳宫中,邓昇在听闻了黄家和程家的事情后,不禁发出感叹,黄标和程昱死后,由于家中没有人能够再次进入核心,所以渐渐来往的人就没了,而且当初邓昇并没有定下爵位的传承制度,所以黄标和程昱的国公爵位也没有袭封下去,因此在所有人看来,这两家已经没落了,可是现在追封的恩旨和袭爵的旨意一下,本显得荒凉的两家,顿时也热闹起来了。

“陛下,这乃人之常情啊,人心这东西,最是捉摸不透的。”一旁的内侍总管桂祥笑着说道。

“是啊,不过这样也好,如此一来,朕总算是没有亏待功臣之后了。”邓昇笑了笑说道。

其实比之程家来说,黄家还算是比较好的,毕竟黄家已故家主黄登之女,嫁给了齐王邓尊,是齐王正妃,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只不过黄家女出嫁的时候,邓尊还只是一个空有名头的亲王,手上并没有半点的实权,不像晋王邓瀚和魏王邓裕这两个手握重兵的亲王,所以外界人对于邓尊并没有太过的重视。

定下了祖训之后,邓昇现在就剩下一件事做了,那就是迁都,这是很早之前邓昇就决定下来的了,只不过当时关中战事还未平息,为了不节外生枝,邓昇只好引而不发,只是让人放出一些风声,好刺探一下朝野内外的反应,打算等到平定关中之后再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