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一个使用工具书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虽然比不上青史留名,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而想要编撰工具书的重中之重,便是文字的读音与释义。

文字的释义完全难不倒范睢等人,若是连一个文字的释义都写不出来,他们也没机会立于秦国朝堂了。

难点在文字的读音。

当初提出要将刊印这样一本工具书的时候,赵馨下意识就想到了拼音,但这时候别说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了,拉丁文都还在发展当中,她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母出来,还不如让这群文人自己创造呢?

毕竟范睢等人学富五车,只是创造一些表音符号,再为每一个文字标注音节,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

反倒是赵馨,因为原主赵姬在邯郸长大,就算学了咸阳话也带着邯郸口音,并不能非常准确地给文字标注读音。

她将此事告诉秦王嬴稷之后,秦王嬴稷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若是创造出表音符号,老百姓读书识字可比现在容易多了。

古代读书识字并没有那么容易,其中读音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是说这时候的读书人就没有其他办法认字发音,相反,古时候认字发音方式还挺多的。

比如比较简单的直音法,也即是用一个比较常见的文字标注另一个文字,但这个前提是,你在此之前必须认识一定数量的文字,且读音还并非百分百准确。

还有用一个字给许多文字注音的读若法,用形声字给文字注音的办法。

当然是用得最多,也最复杂,但最准确的反切法。也即是用两个文字给同一个字注音,类似于一个字做声母,一个字做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