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陈必成最后把自己的产业,也就是盘古银行,交给了二儿子陈友汉,因为陈友汉拥有更强的能力,本着能者为上的思想,陈必成自然就把最好的产业留给最好的儿子。

陈友庆其实也不是愚笨,但他为人比较憨厚和老实,经商的手腕不够,陈必成就为他准备了香江商业银行,让他在香江这个国际金融区安稳的生活——反正背靠着内地那么大的市场,香江的金融行业怎么都能吃得起饭,不会让大儿子生活拮据。

事实证明,陈必成的安排是很正确的,陈友庆很勤奋,也是勤勤恳恳的做事儿,到了回归的时候,他名下的财产高达80亿港币,排名在香江富豪前五十的行列。

后世大家对陈友庆的评价也是很高,和他做生意都非常的让人放心,不会让你的投资有分享,也不会再你窘迫的时候逼迫你卖东西还债,始终保持着他父亲陈必成的对华人友善帮扶的心态。

这也是为什么香江有三百多家银行以及金融分支机构,这个不怎么知名的香江商业银行却能稳扎稳打,一直活得很好的原因。

殷俊想要寻求的资金支持,就是打主意到了香江商业银行头上。

两天之前,他就请梁书怡给香江商业银行打了个电话,预约了陈友庆的商谈时间。

佳视的结算银行并不是香江商业银行,不过因为梁书怡的人脉非常宽广,和陈友庆也有点交情,所以这个预约非常的顺利。

听说了现在非常红火的“香江第一编剧”殷俊想要和自己商量事情,陈友庆也是非常的感兴趣,特意给他留了2个小时的时间。

早上8点50分,殷俊比预约的时间早了10分钟进入香江商业银行在中环的总部。

由于有着陈必成的资金支持,香江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在中环买了一块地,50年代就修好了高达12层的总部大楼,全部由自己使用。

陈友庆的办公室在顶层,秘书在核实了殷俊的身份之后,就带着他坐电梯到了陈友庆的办公室。

陈友庆正在办公室的阳台那边喂自己的鸟儿,听说殷俊到了,就叫秘书赶紧把他带进来。

进了办公室,殷俊看到的不是一个西装笔挺的商业精英,而是一个四十多岁,穿着简单的红黑色唐装的中年人,气闲神定之间,又透露着一丝丝的精明。

“殷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陈友庆笑着过来,和殷俊握手之后,分坐在沙发的对面,“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香江念中学呢,光是花家里的钱了,哪里有你这么的惊才绝艳?”

“陈董你谬赞了。”殷俊和声的道:“生而知之的人根本就没有,我也是机缘好运气好,才有了现在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和陈董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稳扎稳打的成功相比,那也是不值一提的。”

陈友庆一笑,“就凭着这段话,我就不觉得你是靠的运气,殷生。只不过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