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页

墨镜王拍电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效率,而且他也最喜欢让人拍什么角色,就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最好你就是他(她)。

梁朝韦就是这样被他生生逼成了忧郁小生,好多次差点走不出来。

张嫚玉在《花样年华》里面的角色,你们看她穿了几十套旗袍,很漂亮对不对?

但她为了穿这些旗袍,为了穿出感觉,一天到晚不停的对着镜子试、揣摩,持续了好几个月的准备,都差点发吐了。

然后还有,张振也是因为《一代宗师》八极拳的角色需要,硬生生的学成了专家级别的八极拳高手。

这些也正是墨镜王的电影你再看不懂,都会从里面发掘出美的因由。

欧美的许多表演大家们,也同样是如此。

常常为了一个需要的角色,去直接体验几个月,也是常有的事儿。

殷俊不求自己拍的电影,个个演员都这样的去实际体验多久,但起码你得似模似样。

香江电影在85-94这黄金十年期间,之所以那么的火爆和深入人心,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演员们多么的敬业,而是许多演员都是本色演出!

比如演社团的那几位,本身就是社团出身,你说他们会不会演得很出彩?

再比如李休贤,这本身就是专业模仿警察的,那么他演的警察就是跟真警察一样!

而且在这个年代,香江电影基本上都是写实的,无论是警匪片、廉政公署、跛豪等等相关词汇引申出来的电影,都有很多原型,这样就会同样给人一种真实感。

一旦等到他们脱离了这段时间的香江电影辉煌,转入了需要靠剧本和演技来揣摩的时候,他们就不行了,没有台词、没有演技、没有掌控力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这样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香江电影的大滑坡,最后走向了一条落寞的不归路。

幸好的是,殷俊回到的是1978年,而不是1988年。

在那个香江电影已经成型,而且不可抵挡的年代,殷俊就算再怎么有威望,也抵挡不住他们这些电影人对于金钱的渴望,去阻止他们拍那些烂片。

1978年,乃至于现在的1981年,香江电影都还才刚刚起航,一群巨星们还没有成长起来,连周闰发、程龙和洪锦宝都没有彻底的出头,更别说小一辈的刘德桦、梁朝韦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