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5页

殷俊记得自己和关芝琳一起去看第一部电影的时候,电影票的价格是56元,结果去年1981年就到了均价102元左右。

香江的各大院线、戏院也早就有了约定,今年1982年的1月1号开始,电影票价将再一次上涨,分别是10-12元不等。

最好的大片就是12元,最一般的电影票价,也不会低于10元。

别小看了这么一块、两块的涨价,相对于电影票单价来说,这可是10—20的上涨,就代表着电影票房10—20的上涨,就代表着票房收入的10—20的增加!

100万增加10—20并不多,可是1000万的票房呢?2000万的票房呢?3000万的呢?

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么大一块肥肉到来,新艺城才决定赶在新年的第一天上映《最佳拍档》,来一个开门红!

结果也如同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直接来了一个票房的大爆。

第一天的星期五票房便达到了210万,差点比《最佳拍档》第一集的最高单日票房要高了。

星期六的票房更是一举达到了320万,成为了香江电影之中,为数不多的能单日票房超过300万的超级电影!

然后星期天的票房回落到了250万,但首周末三天票房就高达780万港币,远超第一集。

按照这个趋势,六个星期的放映周期结束之后,达到3000万的总票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新艺城投入的3000万资金,当然也不是全部拿来拍摄,直接用在拍摄上面的也就是2000万左右,剩下的700万拿去做了一些特效,还有300万则是用在了宣传广告上面。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也有了不少的改变。

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殷俊的《生死时速》,那铺天盖地的5000万美金的天价广告费,着实是为它带来了不少的观众。

另外殷俊制作的“伟大的劈叉”广告,更是率先捧红电影男主角费祥,也算是一种经典的营销。

要不是这两大因素的加成,《生死时速》就算再好,在北美也敌不过《超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