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8页

再加上华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敬畏皇权、公权的习惯,觉得公家的东西肯定是最好的,那自然而然就会在这里购买。

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是尤为突出。

城市里就有点不一样了。

越是大的城市,现在的经济模式就是越来越多种多样。

毕竟人们的文化程度高,改革开放的试点也基本上都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所以许多本不符合现在规定的一些生意买卖出现了,城市里的管理者们,也通常不会去管,只要不闹出事情来,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大城市里面的人,心眼儿也多,脑袋瓜子也灵活,见识也多一些,因此他们做起各种生意,也不怕什么,反正什么都没有,全部失去了又有什么关系?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做小敲小打的,最多也就是挑着担子、推着车子,打游击的做点什么买卖。

这么过了三四年的时间,随着个体经济逐渐的萌芽,街面上的租赁店铺来做买卖的,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觉得很新鲜,卖的东西又挺多,而且态度比百货商场、供销社又好,于是他们的生意做得还是挺红火的。

说起来有些奇怪。

虽然看到这些人……嗯,这些个体户们,赚钱赚得很开心,比起上班的要多多了,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工厂里面、单位里面的人辞职出来做生意的。

即便是他们每个月也就是五六十、七八十块的收入,但他们始终觉得,这种安稳的有保障的踏实的工作,最让人放心,因为什么都是工厂或者单位管了,你根本不用多操心。

比如说星华书店,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集体企业,手下的员工高达数万人,坐上总经理(x委x记)位置的人,当然就是大权在握,一言决定底下员工们的生死。

当然了,谭斌也不可能如同电视剧里面那样的为所欲为。

这个在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为此时国有经济还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根本没有开除工人、员工的一套,人家许多人都是爷爷在这里干了,父亲接着干,父亲干完了自己又顶班,所以许多人都有根基,你批评他们几句还可以,要是想干什么,遇到脾气暴躁一点的,直接就能打人——反正最多你把我调到其它地方去,我还是星华书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