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6页

他附和着应了几句,便开始慢慢的转向了自己的话题,“不过就算是这样,大家捕鱼还是很辛苦的吧?”

“谁说不辛苦呢?”查尔斯点了点头,“每年的两个鱼讯期,都长达3个月以上,他们基本上都不会从船上下来,还得遭遇暴风雨等各种极端天气,每次弄完,人都会瘦一大圈。”

“但是辛苦一阵下来,大家的收入应该还不错的吧?”韦理道。

“这也要看年份。”查尔斯道,“如果年份好,鱼的质量好,那么就会收入多一点……但是也不一定,即便是丰收的旺季,如果大家都捕捞得多,就会使得鱼的价格下跌。”

顿了顿,他又道,“反正啊,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但想要发家致富,像是挖矿的那群人一样,还是难哦!所以你看,我们这里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现在早就离开了镇子,去各个矿区干活儿了,那里挣钱多,工作又不累,可比打鱼好。”

因为有大量的矿山,西澳州的福利还是不错的,普通人的医疗教育,都是有很好的保障。

至于政府每年给的各种补贴,也够贫穷的人吃饱饭。

可人们的追求总不至于只是填饱肚子,所以威克姆这边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的人们,都还是起劲儿的做着祖祖辈辈们做的打鱼工作。

只不过呢,最近一些年,情况还是有了不少的改变。

从60年代开始,西澳州的皮尔巴拉矿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铁矿石区域,许多垄断巨头入驻,开始采矿挖掘,为西澳州的财政带来了大量的税收之外,又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去工作。

虽然那里比起城市里要艰苦不少,可是薪水很高,所以年轻一点的人,都愿意去先干个三五、七八年,赚够了钱之后,才退出来,回到城市或者家乡慢悠悠的生活。

越是这些小村镇的人,就越是有这样的想法。

查尔斯说得都不是很准确,事实上威克姆因为就是皮尔巴拉矿区周围,所以这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都离开了镇子,去矿区工作了。

留在这里打鱼的,也就是三十多到五十多岁的人。

他们也只有一边干着,一边等到十来年后,年轻人回来接班。

总的说来,威克姆是一个非常没有发展活力的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