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9页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人员本身的组成,就是江浙这两个商贸气息浓厚省份而来。

虽然天南地北无数的人都到沪海滩去闯荡,但真正能在沪海站稳脚跟,有话语权的,还是这两个省份的人。

既然如此,沪海人精明能干,很会做生意,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

如今的沪海,自然不是40年之后的魔都。

不是那个世界排名前五的超级大都市,不是那个繁华得让人眼睛都不忍离开的东方明珠。

但是现在的它,和百年前一样,都是华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华国的轻工业工厂,大概有五分之一都坐落在沪海。

大家众所周知的,或者说如雷贯耳的那些日常生活品,许多就是沪海这边的工厂制造的。

手表有海鸥和沪海牌的。

自行车有凤凰和永久的。

照相机还是海鸥和沪海牌的。

至于其它的鞋子、衣服、麦乳精、糖果等等,更是沪海的拳头产品。

直到90年代,沪海产的东西,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是高级货,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用得起的。

殷俊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沪海了。

上次去临安的时候,不但和江南省里的几位见了面,也和沪海的几位见了面,大家聊了聊。

只不过,这一次由霍先生率领的三十多个香江富豪、加上随从人员100多人的代表团,却是第一次出现在沪海。

以前这么大规模的香江富商团,一向是直奔华京,不会在沪海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