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7页

哪怕是在这边湖泊有一个小学校,他们也觉得太远,而且一个老校长根本教不了什么,就是最简单的一些,在她们看来同样没有什么用处。

但若是这里建设有一个现代化的小学校,有至少六位以上的正宗中专生、大专生甚至大学生来当老师,那么这个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就太大了。

苦了一辈子又一辈子,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这个穷困的大山,过上好日子呢?

哪怕是砸锅卖铁,他们也是愿意这样做的。

更何况这是公立慈善学校,不用缴纳任何的学杂费和书本费,甚至是生活费和住宿费都不用缴纳。

可想而知的是,这个小学校建立起来后,起码有上百个学生会在这里就读。

虽然这个数目不大符合城里的建校标准,但在这大山深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可以权衡变化的就是师资力量的配置,倒用不着几十个老师分别负责每个年级的每个班,后勤人员也不用配备那么多,相对来说简单许多。

至于那些毕业的大专生和大学生们,还有一些城边上的乡镇老师、代课老师,愿不愿意来的问题,那更是简单。

有了前面两所小学的待遇条件,比城里老师都还要高三倍的工资补助加在一起,绝对有很多人愿意受这个苦,来到这里教学。

所以,在县里批准了会在这里建立一座小学校之后,几个女孩子就委托设计院和建筑队,开始修建这么一座占地有10亩土地的乡村小学。

一百多个学生的学校,10亩地是完全够用了。

乡亲们这一次是坚决不收钱的,用他们的话说,为我们大家的孩子修教室修学校,如果还要收钱,那会天打五雷轰的。

因此最后折中下来,他们每干一天活儿,就发给10斤米,或者是一桶油,或者是一提大小碗,或者是肥皂洗衣粉……等等,这些东西他们确实是没有,也就汗颜的收下了。

“根据县里的刘教授的计算,可能这个学校要花100万。”周海湄对殷俊道,“最主要是这里修建学校用的水泥钢筋,都需要从山外面运送过来,然后才能在这里加工成预制板等,这个运送可是太麻烦了……真恨不得早点把这里的山路修好。”

殷俊一笑道:“修建这条山路,恐怕是不大容易吧?按照前面两拨人的习惯,不但要修到连通外面的主路,这里的十里八乡,方圆二三十公里,都得修一条路出来连通,这样才是改变了大家的命运,而不仅仅是改变湖边三个村庄的命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