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是□□,势力最大,拥护太子拥护正统,对李瑾忠心耿耿。

一派是齐王党,因为前朝有出现皇帝偏爱宠妃之子,临死写下圣旨废除太子,立宠妃之子为皇帝,这部分人觉着以皇帝对皇贵妃的宠爱程度,但凡太子做错了任何事情都会下台。就算太子不做错事情,说不定皇帝也会主动挖陷阱让太子入。

最后一派就是楚王党。李琰虽然没有强有力的外戚,也没有倾国倾城的母后,但他军功无数,颇得民心。北疆几百万百姓都知道是楚王殿下冲锋陷阵夺回失地,保他们平安。不少大臣认为李琰才是有真才实干,加上李琰掌着部分兵权,就连皇帝都忌惮,这些大臣心里也有一些想法,认为但凡楚王造反,京城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

李瑾表面上和他们兄弟情深,实际上暗斗不断。他并不喜欢李瑜,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皇帝的偏心,另一部分则是李瑜太过投机取巧,很多时候看似是小聪明,实际上心机颇深。

在怡景宫中谈至深夜,李瑾才回了东宫,他喝了一点酒,入睡时脑海中无端浮现了乐离的面孔。

不知道乐离现在是怎样的情景,李瑾其实也想带乐离到东宫,只是这边人多眼杂。

此时,乐离的房间一片寂静,侍女并没有在里面守着照顾,人都在外,因而房间里只有乐离一个人。

床上算是细细密密的狐狸毛发,银白色的狐狸皮毛一直往下铺,尾巴一条一条的展开。

乐离坐在床上,汗水打湿了衣物,薄薄衣衫紧紧贴在肌肤上,他眼睛合着,眼睫毛浸了汗水,也是湿润的。

妖气逐渐在弥漫,乐离出了太多汗,口有些渴,但他沉陷在梦魇中,尚且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

次日下了早朝,李瑾就找了借口随着李义一起出来。

早朝之后时间还早,太阳刚刚升起来,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消散,李瑾知道这个时候乐离大概率还没有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