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就遭不住了,这等第三部 出来,他们要怎么办?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随着日子一天天流过,征文活动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现在走到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人们讨论主题的声音,书店和图书馆更是人满为患,如今都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才能抢到位置。

从学校到公司,从教室到办公室,两代人的代沟打破,都纷纷围绕这一件事旋转。

木叶对这样的发展喜闻乐见,不过,她这一个月也没闲着--倒不如说,非常忙。

她在为日后的审稿事宜做准备。

虽然参与的人越多越好,海外的人也欢迎参加,但……这要审的稿子就太多了吧?

木叶一个人,要不眠不休地审多久才能看完?会看吐的吧?

那样的工作强度也太可怕了。

所以木叶这一个月,发了狠地招人。

不是招作协会员,就是一些普通的审稿工作人员而已,条件不高吧?

首先盯上的就是原先就有文学基础的一类人。

出版社她就买了好几个,都统一下达了届时审稿的任务,是的,她就连国语教师都没放过。

但--也只是初步的筛选而已。

活动举办得如此声势浩大,木叶可不想在评选阶段掉了链子,招来一片骂声不说,还要跌了作协的名声。

所以审稿的程序必然要是严谨的,效率要高,眼光要毒辣,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才能评定。

木叶虽说给出了大手笔的奖励,但她的本意却不仅在此--她是想要起个先头,让文学奖变得更有意义,最好能在名誉上,对人写作能力的肯定。

说起来,这个世界的文学奖……她也扒拉不出几个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