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这可是质的跨越,为什么不论其他条件如何, 一个工业国都注定能吊打农业国?工业兴起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革新。举个例子, 一个工厂一天的布匹生产量能以吨位来计算,而一个人手工制作的布, 即便舍去休息、进食的时间, 也最多不超过两张。

根本就不在一个次元。

不过也正因如此, 工业的渗透定然会对农业国的自然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如果每天投放上万张布匹到国际市场倾销, 其数量造就的廉价必然会吊打农业国本土的人工布匹,如果这个现象出现在各个领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崩溃性打击是迟早的事。

那样就会招来农业国的敌视,甚至会爆发战争。

出于养精蓄锐的考虑,木叶不打算这么招摇,过早地为自己招来大片的敌意非她所愿,所以即使有了这个生产力,在物资填满仓库、能支撑独立之前,她也不打算无所顾忌地投放市场,激起震荡。

可惜的是,工业上的生产力革新不能同速带动农业增长,虽说依然加快了不少,但耕种的事情,到底脱离不了春播秋收的规律,能影响的只有产量、营养价值、口感……等等方面。

商人们简直是莽着一股劲地在兴办产业,这股风气很好,但她也要提醒一下多注意以农为本,还有不要过多地暴露在国际视野下。

像是油、棉制品这种,是基本储存,要在保证己方供给的前提下投入市场,还要控制好量,不能造成“上万布匹一夜倾销”等类似的农业国眼里的“奇迹”,进而把木叶势力在条件尚不成熟之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因为农业国自己也能生产油和棉,所以他们当然清楚“正常情况下”的生产力是多少,如果这时突然冒出一个吊打他们的工业机器……嗯,木叶都能想象到那个美丽的画面了。

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业,就无需担忧这么多了。

很简单,因为这种产品和农业国的壁太厚,他们看不懂,也自然无法判定生产力。靠着知识的断层,再宣扬一下产品的使用说明,照样可以在市场上赚钱,风险还低。

这就是所谓的,当两者只有一的距离时,矛盾最容易激化。而如果这个距离是亿,那所有的矛盾都会被过大的信息差抚平,宛如萤火之于皓月,距离产生安全。

正因如此,木叶让泉奈叔行商运走的,除了要大肆甩卖一波的棉制品外,还不乏一些技术型产品——不过当然了,她想都能想象出来,其他国家的重点只在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