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文武之争

更宋 红莲素心 1364 字 2022-08-29

这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还有多细节的划分,比如政治里还有律法,科技会涉及军事和农业等。

“朕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们,不要走攀比之心,文人士子为国谋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你们的本分。

而这正文大典,朕可以举行,但还不是现在,因为现在还有三十万将士戍守在边关!

如果有一天,你们这些文人证明了自己,让大宋不需要这么多兵力戍守,朕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况且朕并不是不重视士子,相反朕很看重读书人,否则也不会逼着那些武将读书。

一旦那些武将和你们有同样的才学,本人又武艺了得,那么你们这群文人还有什么优势呢?

这个问题回去好好想想吧,你二人身为文坛领袖,应该劝劝那些学子努力学习,而不是贪图这些莫须有的浮名!”

统治天下,不一定都用战争解决,春秋时期就有合纵连横,这是最早的外教手段。

不过现在的大宋,貌似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人,而郭浩谋划的方法,还需要时间来铺垫。

两位老先生听了郭浩一番话,羞愧的离开了。

二人走后,郭浩又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了,于是提笔写下来四句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首诗写完,郭浩叫来三德子,让他送到吏部去,以张昭的才学,应该会明白郭浩的意思。

三德子到了吏部,把诗交给了张昭,此时李昉也在这里,同时还有几个侍郎。

“张尚书,您走以后,陛下怕您不懂他的意思,于是特意作了这首诗,让奴才交给您。”

张昭低头看了看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可意思却很明显。

这几年郭浩的很多政策,基本上都是一些基层小吏推行的,战争文人的参与度确实不高。

然而这并不代表郭浩轻视文人,而是军政改革后,文人始终没认清自己的地位。

如果说军人的职责是开疆拓土,保家卫国,那么文人的职责应该是什么?

后世把官员看做人民的公仆,可在这个年代根本不可能实现,郭浩也不敢说的太明白,反正潜意识里教导官员们,为人民服务!

如此一来,官员为百姓着想,也就是替皇帝分忧,百姓日子过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现在的官员还做不到这点,一切都是在朝廷的命令下施行,如果郭浩的手腕不够硬,有些政策也不会如此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