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瞒天过海

更宋 红莲素心 1357 字 2022-08-29

后来宋辽两国决战,郭浩下令务必保证粮草,于是内阁决定动用山东诸州的粮食,这个决定两位皇子也是同意的。

不只是曹州,还有登州、莱州等州郡,粮库几乎被掏空,本以为来年丰收就可以填补上,哪成想山东大旱,部分地区颗粒无收。

这件事郭浩不知情,两位皇子又被发配到边地,王溥因为太子的事致士,此时内阁没人敢站出来。

户部尚书石熙载倒是知情,可是他也不敢给粮啊,六部归内阁管,内阁归郭浩管。

郭浩不知道的事情,肯定是内阁有意隐瞒,此时户部调粮肯定会惊动郭浩,郭浩如果生气了,很多人都会收到牵连。

原本赵普和王溥他们不是一路人,可是郭浩征讨辽东他双手赞成,所以当初他也是投了票的,陈玄也是如此。

当天晚上,赵府,书房中。

“赵大人,李行德找到京城来了,照这样下去,迟早会被陛下知道,我看我们还是告诉陛下吧!”

赵普闻言皱眉,道:“两位皇子因为储位之争被贬,但也只是暂时的,如果他再御驾亲征,朝中必须有可靠的人。

所以两位皇子迟早会回来,最起码会有一个,当初这件事是两位皇子决定的,如果我们此时告知陛下,陛下会怎么看待他们?”

赵普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继续道:“如此多事之秋,我们还是少找麻烦。

而且之前陛下也提醒过我们,避免这种事发生,山东诸州都不好过,怎么只有李行德一个来找?”

是啊,不少地方都有困难,但只有李行德一个人来京城,内阁早就知道他的来意,自然不会搭理他。

李行德想要上表,奏折到了内阁就被拦住了,李行德无法上书,又见不到郭浩,所以只能干着急。

陈玄虽然觉得这样有些不妥,可是为官多年也懂得官场的规矩,这件事可大可小。

李行德如果会办事,根本没必要来京城,只需要向周边州郡借粮,也许就能化解危机。

可是李行德不会办事,还是众所周志,在山东地界谁不知道他,出了名的耿直,这在官场很难立足,也就没人愿意帮他。

地方的事情,郭浩不可能事事躬亲,兴建医学院等院校的事,已经占据了他大部分精力。

赵普说的没错,郭浩确实需要人帮忙,两个儿子不能用,就只能交给大臣。

赵匡胤一上任,就接到了不少差事,内阁其他人一如既往的忙碌,一个小小的知府,没人当回事,一个州的百姓,也不那么要紧。

这就是封建王朝,即便郭浩有心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个消息不发达的年代,下面的人如果有心隐瞒,想无所不知是很难的。

内阁六人和往常一样汇报着工作,郭浩也没怀疑什么,最可怕的是秋南和李安,他们得知山东的情况,也没有告诉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