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决议迁都

更宋 红莲素心 1347 字 2022-08-29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不长,此时的官员文化水平都不低,对于这篇文章都很熟悉,意思也都很清楚。

郭浩此时读出这篇文章,明显是在告诉大臣,你们都太安逸了,朕不想看到这一幕。

有的大臣心中凛然,确实被郭浩说中了。

有的大臣却觉得委屈,就比如户部和吏部,这些年他们是最忙的,他们是政改的主力,郭浩哪次打仗都需要户部出钱。

古人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可他们还是觉得没必要,郭浩不想说服这些大臣,只是告诉他们他这么做的原因。

“朕主意已定,尔等不必劝谏,即日起汴梁为大宋中京,金陵为大宋南京,幽州为大宋北京。

大皇子郭致尧坐镇中京,二皇子郭致舜坐镇南京,朕亲自坐镇北京,怕死的就不要来了!”

郭浩一口气选了三个国京,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郭浩去北方,也许不是想定国都。

他留两个皇子在内地,同样可以稳定朝局,三个国京都可以作为都城,有危险也可以撤离。

此时此刻,大臣们想的依旧是如何保证安全,这也是南宋出现的原因,很少有人想如何打败敌人。

郭浩知道他执意迁都的阻击一定很大,这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两京辅政治理天下,只要他这两个儿子不傻,就能明白郭浩的良苦用心。

这个江山迟早要交给他们,郭浩辛辛苦苦打地盘,最后还是要留给他们。

而郭浩迁都幽州,也方便他谋划辽国,有女真国的配合,郭浩有把握赶走契丹人。

只要出了内蒙古地界,郭浩就不会再前进,他要的只是华夏的地盘,那只东方雄鸡。

至于郭浩说让怕死的留下,那也不是气话,中京辅国也是要有班底的,明清两朝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有皇帝在的地方,才是权利中心。

而其他国京的官员,虽然官职和京都一样,但影响力明显不如国都,毕竟皇帝才是最大的官。

不过影响力虽然不大,可只要是朝廷任命的官员,约束力还是有的,再加上有皇子坐镇,效果也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