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游客们主要也分成两伙,一伙看杀猪,一伙去瞧滚元宵。城里人基本都没见过这两样,所以都觉得新奇。

国人好吃,所以不管过啥节,都少不了吃喝: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还有正月十五的元宵。

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略有区别,汤圆是包出来的。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所以叫滚元宵。

二奶奶会这个手艺,往年做的不多,今年村里人口多,所以弄得也多,老胳膊老腿儿忙不过来,找了不少帮忙的,做完之后,每家分几斤拎回去过节。

游客看热闹,不少嘴馋的小娃子也跟着瞎闹哄,屋里都挤得没地方。二奶奶就把滚元宵的大笸箩和大筛子搬到窗根下边,晒着太阳,还挺暖和。

馅料昨天就加工好了,往年以芝麻白糖为主,今年因为林子里的物产丰富了许多,所以多加了几种馅料,都是加工熟了的:比如松仁的,各种干果的,还有苏子馅的,打鼻子香。

“你个小猴儿,就属你嘴急。”包二奶奶伸手把小猴子的毛爪拍回去,不过小猴子手多块啊,还是抓了一个馅儿,扔进嘴里,又香又甜。

其他小娃娃也眼馋,没法子,二奶奶只好一家分了两个,这才消停。

把抟成球状的馅料放到水里过一遍,然后就扔进大笸箩里,开始摇晃。笸箩里是粉碎的江米粉,慢慢裹到馅料表面。很快,一个个白色的小圆球就被滚出来。

这时候,就要再把元宵沾水,然后再滚。如此三遍,基本就算完成了。这样滚出来的汤圆比较瓷实,所以不容易煮熟,多数人家都像蒸豆包那样,放到帘子上蒸熟。

不知道是哪个小娃子淘气,扔了个雪球过来,掉进笸箩里,也被滚了两下,沾了一层江米面。

二奶奶给捡了出来:“谁扔的就归谁吃——”

说完又想起了从前的一件乐子事儿,跟大伙讲起来:那还是包二狗刚会爬的时候,在炕上玩;二奶奶在炕上滚元宵,中途去外屋地做饭,结果包二狗拉了几个粑粑蛋儿,也不怎么,就滚到破锣里一个,估计情况是二狗子那时候太小,抓着瞎扔给扔里边的。

等二奶奶做好饭回来,也没太注意,以为小粪蛋儿也是馅呢,就继续滚元宵。

一直到元宵节当天晚上,包大明白端着饭碗来找他家,劈头就问:“二嫂砸,你家元宵是啥馅滴?”

“芝麻白糖的呗,年年都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