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页

而且,大灰它们还成功地融入到一个天鹅族群之中,没准,过两天就跟着一起迁徙呢。

来了天鹅,拍摄继续,果然,大灰小灰在船头水里轻轻游荡,那感觉立刻又上升了一个档次,游客们也都表示服气:不愧是大导演啊!

“咔——”大导演又嚷嚷上了,“那一群鸭子是怎么回事,怎么跑这扎猛子来了,赶紧轰走!”

“别撵别撵!”田小胖也着急了,连连摆手,“这可不是普通的鸭子,这是中华秋沙鸭啊,咱们整个国家,总共也没多少只,老珍贵啦——”

大伙仔细一瞧,这才瞧出来不同,这些鸭子的头上,都顶着个刺头,这个叫乡村杀马特。

一听这鸭子不是一般的鸭子,马导也来劲了:“天鹅拍完了,先撵走吧,接着拍中华秋沙鸭的——小白,小白你能不能叫鸭子别都在水里游,趴在船舷上几只就最好了。”

你以为中华秋沙鸭像鸬鹚呢,人家过来就是给你面子了,小猴子顶多能保证不把中华秋沙鸭吓跑,别的要求太高难,偶真的做不到啊。

这时候,就瞧出来龙小妹的本事,只见小丫头在船上,嘴里呀呀呀地轻声呼唤几声,还真就有十多只飞落到船上。

好!马导连忙叫小丫头先躲进船舱,然后抓紧时间拍摄,就是这鸭子的造型,稍稍有点不搭。

不搭就不搭吧,反正天鹅的也拍了,到时候那张效果好就用哪个。

唉呀妈呀,总算是拍完一组镜头了,这也太麻烦了,难怪要拍十天八天的呢——田小胖也被折腾得够呛。正要换一身行头呢,就听岸上有人叫他。

是楚教授和她带的那些研究生,他们在这好几个月了,对中华秋沙鸭的取食、筑巢、孵化等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观测,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珍贵影像。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考察。尤其是这里中华秋沙鸭的数量,繁殖季过后,居然从21只,变成现在的98只,实在喜人。

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选取一些中华秋沙鸭,给它们戴上脚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环志”,然后,进行更好的监测。

不过戴环志这个活儿呢,必须先把中华秋沙鸭给抓住,这下他们的科研组就犯了难:这么珍稀的鸟类,要是在抓捕的时候出现点什么意外,那简直就是犯罪啊。

眼瞅着中华秋沙鸭就要迁徙了,楚教授正犯愁呢,结果看到今天这个场面,觉得可以试一试。

这是正事啊,必须支持!拍摄工作暂停,就地转为科研工作。这边游客太多太闹,秋沙鸭本来就胆小,于是,就把楚教授他们接到船上,然后划向湖心,那群秋沙鸭的小族群,就在小船后边跟着一路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