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页

田小胖也服气了,这还真有点随心所欲的架势,随便找点窝瓜秧扔水里,利用蛤蟆冬眠的时候,喜欢攀附东西的习性,轻轻松松就能抓这么多蛤蟆,果然厉害。

这堆窝瓜秧上边的蛤蟆摘完了,竟然装了多半水桶。包有余又朝不远处的几个水泡子指了指:“那些也都下了秧子,你们自个去拽吧,俺还得起挂子去呢。”

听他这么一说,包大吵吵也连忙吆喝:“各位游客,咱们也都回去接着摘鱼去,中午就吃大锅炖野生鱼,周围再贴一圈大饼子,那才叫嘎嘎香呢!”

不过呢,游客们却不动地方,都盯着水桶里的哈士蟆:大鱼天天都能吃到,可是这种红肚囊的哈士蟆子,却还没尝过,据说,这玩意大补啊。

一瞧游客不动地方,导游们商量一下,干脆就在这边抓蛤蟆吧,反正,黑瞎子屯旅游的一贯作风就是这样:随机应变,没有一定之规,赶上啥算啥。

于是,游客们也很快参与进来,或者用网兜在水底捞,或者用田小胖那种大搂子,更多的,则成帮结伙地去拽那些提前下了好些天的窝瓜秧子,这个收获最大。

田小胖怕游客不懂规矩,还得大声提醒:“小蛤蟆都放回水里,还有啊,母的也都挑出来扔回去,不要影响来年人家传宗接代!”

游客们一听傻了眼:这大小倒是能从个头上区分出来,比较好办,可是这公母谁能分得清,看上去模样都长得差不多啊。

这时候,就该村里的导游们大显身手了。只见包大明白捏起一只哈士蟆,翻过来肚皮朝上:“大伙瞧瞧,这只涅,就是公滴。仔细看前爪儿,这块儿呢有个小黑疙瘩;如果没有这个涅,就是母滴——”

游客们也都查看几只,确实在这个部位有所区别,而且仔细瞧瞧,明显能感觉到,母蛤蟆的肚子要大一些。

虽然能区分出来,不过呢,有些游客还是比较喜欢刨根问底的,继续追问缘由。只见包大明白眯缝起小眼睛,嘿嘿一笑:“这个涅,其实也是很简单滴。蛤蟆在繁殖的时候,是要抱对儿滴,公的在上边,光溜溜的,容易出溜下来,而这个东西呢,就能起到固定作用涅。大伙要是不信,男士都把手伸出来,瞧瞧就明白涅——”

这老小子,说着说着就下道儿,游客们也都会心一笑。只有一些小娃子信了,小胖墩童麟阁研究了半天自个的小巴掌,然后又拽着小囡囡的手掌细瞧。

“你笨啊,明白爷爷是开玩笑呢。”结果,被小囡囡在脑门上戳了两下,这才罢休。

等快到中午的时候,这才满载而归,两个小伙子挑着扁担,两边都挂着水桶,每个水桶里面,都装着多半下的哈士蟆。

后边还跟着兴致勃勃的游客,跟着忙活这么半天了,就等着中午吃闷蛤蟆呢。唯一可惜的是,这里边呢,母的比较少,最好吃的黑籽和蛤蟆油,估计每个人能尝一个就不错了。

哈士蟆运到食堂,先进行初步的分拣,把公母各自挑选出来,公的呢,主要是炸着吃,母的呢,则炖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