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桩发生得莫名其妙的大事,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吕布都绝对是占尽好处的一方,于是谋臣们在讨论时,也十分顺遂,就连唯一建议谨慎为上的贾诩,都很快被说服,放弃坚持自己的意见。

时间拖得越久,徐州当地的民众,对拖三推四得叫陶公无法早日入土的吕布,好感就越低。

况且这派去接管徐州刺史之位的人,可是由吕布来任命的,却非吕布本人亲至,双方又实力悬殊,哪怕不管不顾地这恩将仇报的恶名背上,也损害不了吕布甚么。

接受是肯定要接受的,就是商定出任徐州刺史的人选时,为了达成共识,耗费了一些时间。

燕清属意刚在出间青州,立下大功的周瑜担任,还能将他那正在扬州做从事的总角之交,孙策派去做徐州别驾——虽然主臣关系反转,让他颇感微妙,但一想到那大都督陆逊都变成他儿子了,就又淡定下来,觉得没什么了。

对燕清看人的眼光,郭嘉一向深信不疑,又跟他是众所周知的挚友,这会儿就厚脸皮得不知避嫌为何物,懒洋洋地直接出言帮着力挺。

就是贾诩和陈宫等人认为周瑜毕竟年岁太轻,资历虽够,却不一定能服众,略感犹豫。

“……公瑾前番建有大功,需得大赏,方能安定军心。”燕清据理力争道:“古有甘罗十二拜相,有德贤者即可居之,你们非是迂腐之辈,怎单单拘泥于其年纪,叫这也成桎梏了?”

最后在燕清的力荐之下,还是选定了周瑜。

在派人去通知在驿站休憩的糜竺时,贾诩忽问:“这递上朝廷的奏章,可是将由重光来写?”

燕清一愣,笑道:“文和多虑了,若清真动笔,那才叫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