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不过,这主动出兵和被人诓得出兵,那是两码事,既然这童山先给一个甜枣,然后再谈这事情,说明他对自己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既然如此,这送上门的竹杠,那不敲简直就对不住自己了。

“指挥大人说笑了,属下就是招募了几个乡民,一些庄稼把式,兵甲尚不齐全,根本当不得一战。这剿匪,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好生斟酌一番才是!到时候,死了属下几个人倒是不怕,就怕丢了咱们卫所的威风!”余风娓娓道来,似乎为自己的这两位上官着想得更多一点。

这童山几十年的官当下来,岂会有不会听话的道理,余风这话一说,他就明白,对方这是在伸手要好处呢,“兵甲尚不齐全”?看来,刚刚的人情还卖的不够。

余风来之前,他就和两个千户商量了一下,眼下卫所里穷得叮当响,就靠着这些军户种田弄点银子呢,拉人出去剿匪,肯定是不行的,打不打得过再说,打仗那有不死人的,这死一个兵丁的可等于少了一个给自己种田的人,所以,这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但是不做,那灵山知州恐怕就要闹到山东布政司那里去,万一祖宗不照顾,即使上达天听也不是不可能,几人商量来商量去,才想出这样的一个主意。反正这余风现在名义上也是千户所的军官,不用白不用,将他那手下的人给个兵丁身份,又不花自己一文钱,不过是费点纸墨,往上面一交的事情。

而且,强行下令这种事情,他们几人可是不会做的。这余风多少斤两,别人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吗?前段时候,他们还在嘀咕道,卫里的青壮都往余风那里跑,都没心思种田打渔了,大家都知道,在余风那里干,可比在卫所干要强多了。

真要是不管不顾,强令余风出兵,引起对方的不满,那恐怕就不是普通军中士兵哗变的问题了,他们这些人恐怕晚上连觉也睡不安稳了,大家都心里有数:别看这余风斯斯文文的,可是手下有着几十条人命的凶悍主儿。

所以,看着余风要好处,他还真的不能不给,但是,能给什么,他还是犯了难,自家钱没人家多,人没人家多,还有什么人家看得上的?看着眼前的余风,一身的总旗打扮,他眉目一舒展,顿时心里有了主意。

“邢千户,赵家村那里的马百户,差不多到了点了吧,老百户为国操劳一辈子,也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了!”一边说,他还一副不胜唏嘘的样子:“这可是当初跟着咱爹平过白莲的老人啊,看到他们,我就想起那我死去的爹!”

这邢千户正是鳌山卫的千户,也是一个机灵之人,眼下这顶头上司这么一说,他要是还不明白不配合,那就真的白当了这个官了。

“正是,指挥使大人体恤咱们下面的人,大家都清楚,这赵家村事务繁多,也的确是辛苦了他,人年纪大了,未免有点精力不济,老马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了,托余总旗的福,今天大人有这样的恩典,老马一定感激不尽的!”他瞟了瞟余风,接着往下说:“余总旗年轻有为,战功赫赫,倒是接任这百户的好人选!”

这就是当着上下两级,明明白白的许官了,要是余风听从这件事情出兵,得胜回来,这战功自然是有的,百户一职,肯定是稳稳当当的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当然,要是连命都让匪徒给反剿了去,那这话也就不用再提了,你没点本事,还想当官,死一边去!逃回来的都不行,你没战功,升你官,谁服气啊!

第二十七章 那就去剿匪吧

距离高密县城四十里,有一座大的庄子,是当地豪绅刘大夏老家,自从刘家发迹,居家迁入高密县城居住之后,这庄子,就留了一个庄头,和一些下人照看着,除了偶尔家中有亲眷到那里小住几日,再就是到了收租子的时节,刘大夏的几个子侄下去,这庄子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用处。

这两年闹兵灾,寻常人家,要么就躲进县城,要么就甘愿卖身做奴做婢托庇到大户人家。这些大户人家的庄子,说起来也是高墙深垒,一旦有贼人溃兵之类的袭扰,铜锣一敲,庄子里聚集几十百来号青壮还是有的,躲在这样的庄子了,比起流落在外面,还是要有安全感的多。

当然,这个安全感,是指孔有德已经离开了山东后的这么一说,这叛军主力一走,散落下来的溃兵,没有了组织规模,对于这样的地方势力,啃起来还是很吃力的。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