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几个在客栈中的锦衣卫,灰头粉闹的从客栈中退了出来,一个声音在里面大声喊着:“别当咱们说这话是吓唬人,你们不心疼这番子的性命,也得心疼自个的吧,谁要不怕死,再偷偷摸摸的过来试试!”

“麻痹的,大爷是锦衣卫,不是番子!”退出客栈的一个锦衣卫,在地下淬了一口,恨恨的骂道,一扭头,看见刘广浩,铁青着脸站在自己身后,急忙连不迭的参见。

“百户大人!”

“贼人有几人有火器,小王怎么样了!?”刘广浩见过这个家伙,知道他是王龙手下的一个校尉,至于叫什么,他可没有那闲工夫去记,他此刻最关系的,还是客栈里面的情况。

“那个首领没看见,不过,这站在楼道上的几人,都有火器,半臂长的火铳,看起来,很犀利的样子!”

“小王呢?”

“暂时没事,在贼人手里呢?”

刘广浩放心下来,人没事,那就有得转寰:“有没有套出贼人的底细?”

“先前那几个人说他们是漕帮的,大爷的,漕帮什么时候都有这么犀利的火器了,属下看,他们只是在胡掐呢,对了,那个首领说,他们和布巡按是旧识,从来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这件事,可能是个误会!”

“良民!?”刘广浩哼了一声,“良民会携带火器,良民会挟持锦衣卫吗?”

“贼人说的布巡按是哪位?”蔡公公有些不明白,怎么又扯出一个巡按来了,要说这巡按虽然品衔不高,但是,却是却是实打实的实权任务,能做到巡按的,毫无疑问,都是有着背景和政绩的。当然,他关心这个,并不是对贼人的话的真假有了判别,而是这巡按的职位,基本上就是由六部给事中外放的阶梯,如无与意外,这位巡按大人,十成中有九成就是从给事中的位置下来的。

这个位置下来的人,必定有两个特点:第一,绝对百分百的是东林党人无疑,第二,他们遇见宫里的宦官们,鼻孔都是朝天的,是的,他们从不买宦官们的仗,即使是有什么政治妥协的事情,他们都是直接和几个大宦官头子对话的,蔡公公,怕是真的难以入人家的法眼。

“怕是燕平巡按布大人!”尤远小心翼翼的接话道,这燕平巡按,说穿了就是在保定府,河间府,还有京师附近转悠的观风使,看起来什么都管不了,但是,什么都能插上一档子事情。当然,这个巡按,是俗称的说法,严格来说,应该是叫做巡行按察御史。

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专门负责监察,一般不理其他事务,权力极大。他们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问题是,这巡按一职,并不是常设的职位,也许三五年看不到一位,但是也许连续几年都有,这燕平巡按,更是好多年都没有见到了,京师附近,又什么好巡按的,管的了的,不用你巡按,一样管的了,关不了的,就是你上达天听又如何,这世界上,一个七品巡按得罪不起的人,海了去了。

“蔡公公!?”刘广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进不得退不得,十分的尴尬,不由得转过身来,直接问道蔡公公的意思,等待他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