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就罚你三天不许吃晚饭好了,若有下次,就是一个月了,明白了吗?”

奶奶的!张一飞恨不得狠狠的扇一下自己这张破嘴,一时嘴快,这嘴倒是痛快了,肚皮可就受罪了。同时还在心里狠狠的鄙视一下自己的这个新长官:幸亏不知者不罪,这要是罪了,怕是就是一个月了!

“知道了!”他嘴里应道,随口凑趣着说:“若是第三次,就是半年没晚饭吃,是不是!”

“美死你了,还想第三次!”舒小旗撇撇嘴:“你先有本事呆满一个月再说!”

第三百二十八章 前线和军堡

广平,广昌,广乡,广阳,还有广柔,基本上这里就是余风集团的最前沿了,再往北去,越过清江,就要和满清政权的实际控制地要有冲突了,虽然,在这五县之地,这样的类似的冲突,基本上就没有断过,但是大张旗鼓的和鞑子们交战的情况,自从平壤之役后,还是不多见的。

毫无疑问,原来这些县的名字,不是这样的朗朗上口的汉音,但是,等到当地的农庄,已经基本上站稳脚跟之后,原来几乎就已经名存实亡的朝鲜统治机构,就更加没有影响力了,随着农庄的建立,人员的集中,原来这些城镇的繁华区域,也逐渐的开始了变化,在几个大的田庄附近,开始是自发的形成集市,然后市镇的规模,也就慢慢具备了。

“广”在汉语中,本来就有遥远偏远的意思,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州”,也不过是三国时候,吴国将此处偏远的南海、苍梧、郁林和高粱四郡,合并起来,称之为一个州,其原来的意思,也不过是“遥远的一个州”而已、由此可见,这广平广昌等地,已经偏僻到了什么地步了。

偏僻归偏僻,对于余风来说,这样的区域,总比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来的容易,既然是自己控制了,那么,该有的机构规模,那是一定要有的。

显示对于一块区域的实际掌控,无非是看是谁在那一块区域驻军和收税。收税的时候,自然有民事衙门的官员去办理,以田庄在当地的影响力,这基本上是不用担忧,至于驻军,这些地域,驻军多了,这耗费不划算,但是驻军若是少了,却又缺乏威慑。这样难免会让清江对面的鞑子们,有些蠢蠢欲动了。

于是,在军务衙门的调拨下,这五县之地,基本上是派驻一个千户,然后,在这五县后面较大的临清,建立了一个军堡,依托着这五县,作为最前沿的桥头堡。当然,在军务衙门的图册上,这个堡垒也不是原来的名字,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新义安!

这个名字当然是出自余风脑门一拍的恶搞,但是,这个军堡里无论的军械还是兵员,可就没有一点恶搞的意思了。军堡里常驻的风字一营两千余人,辅兵一千余人,这是常备的兵员。加上五县驻扎的兵员,也就是说,连同各田庄的预备力量,即使是遭到鞑子们的突袭,这个军堡也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到上万的武装士兵,这样的力量,即便是满清大动干戈,也很难一口吃下去。

当然,若是满清一有动作,在后方的平壤,肯定不会坐视,这后续的援军,肯定是第一时间顶上去,而且,就算是抵挡不住,在新义安到平壤之间,还有三座类似的军堡,完全可以给余风争取到足够动员军队民众的时间。在这一线,几分是五分之三的军事力量,余风都布置在这里,从这一点看来,就可以看得出,余风对于满清已经忌惮到了何种地步了。

至于汉城方面,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余风虽然没有格外轻视李家王朝的朝鲜军队,但是,绝对算不上是重视,在南边,正规的风字营的力量,数量甚至还没有朝鲜辅兵的数量多,而有了风字营的这群虎狼,这些辅兵们也似乎有些近朱者赤了,不仅看不起他们昔日的同袍们,而且一个个求战的欲望,变态的强烈,好像要在这些汉人长官面前,彰显自己的武勇一样,没事都要找事。在北边,余风是担心鞑子摩擦冲突,在南边,则是他要担心自己的人,不要冲突得太过分。

饶是如此,他的控制线,还在一天一天的往南移动,实际上,照着这样的速度,若是朝鲜军队不干预,最多到年底的时候,余风可以直接将他的控制线,推进到汉城的城墙根下面。如果余风放手让自己的手下去折腾,最多一个月,估计这李家王朝,就要亡命海外或者去找大明宗主哭鼻子去了。对于李家王朝来说,鞑子虽然不祸害他们的了,但是又出来一个余风,这真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眼下,这朝鲜的整个局势,看似宁静,但是,余风知道,这种宁静,绝对不会维持太久,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令人窒息的安静,不管这场暴风雨,是从余风,满清还是朝鲜这三处的哪一出开始爆发,这一旦爆发,必定就是石破天惊不死不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