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不过,既然是我风字营理直气壮的去要好处,自然要做的大气一些,像靼子那将书信绑在箭上射来射去可不像话。”

“这是自然!”陈敏之深以为然:“教习营的维拉斯科不是一贯惫懒,又是色目人,此事若是让他去办,必定有事倍功半之效!”

“也是。他卖相好!这事还非他莫属了!鞑子再蛮横,能蛮横得过他们?是该放他们出去祸害祸害对方了”余风大笑起来。

维拉斯科接到这个命令,心里有些腻味,相同的事情,他以前在南浦也干过,只不过,那次是面对的朝鲜人,这一次却是要面对这些北方的蛮人罢了,大人怎么老是用我坐这些事情,难道看不出,我维拉斯科一直都是一名骑士,一名高贵的骑士吗?这些谈判的事情就应该交给那些文绉绉的读书人去干,上阵杀敌才是我的本分嘛,不杀敌,哪里来的军功,没有军功,怎么能够升迁发财,维拉斯科很是悻悻。

不过,悻悻也是枉然,既然是命令到了,他自然就是要奉命去接洽,反正说的很明白,只要动武,他能够从对方那里,讹诈来多少东西,就讹诈多少东西,这撒泼打浑也许有些勉强,但是,胡搅蛮缠仗势欺人,他教习营的人,可是比起风字营的那些同袍,要强的无数倍了,只是一直以来,他们被军规约束着,收敛了许多罢了。

通译是要带的,对于风字营和鞑子而言,通译都是比较宝贵的人才,若是因为双方的沟通不畅顺导致发生了冲突,那就有些不值当了。东挑西捡,最后还是尹胜的推荐,用了原来在鞑子军中的一个汉人,据说叫沈群先什么的,这人到风字营中,也没有个编制,算是尹胜的一个私人幕僚吧,不过,既然是尹胜担保,用起来,倒也还算是放心。

尹胜相信,以眼前的局势,沈群先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来,当然,若是他还是有什么别的心思,一门心思要走,留不住人,他也没有办法啊,他算是仁至义尽了,举荐沈群先,是他给了沈群先一个机会,至少,一个名头堂堂正正进入风字营的机会,要是他自己不把握,那也怨不得人了。

倒是沈群先颇为感激尹胜的信任,实际上,在风字营这些日子,他感觉比在那边的军中,舒畅了很多,风字营对于读书人的尊重,可不是那些茹毛饮血的家伙能够比拟的,若不是还有家人在盛京,他觉得就这么一直呆在这里,也是大有前途可言的,若是自己能够立下些功劳,没准能够有机会将家人接出来,对他而言,目前也就这一件事情最让他牵肠挂肚了。

一行人,三十多骑马,在楚山军堡下通报以后,就这样大摇大把的进了楚山城,在他们的后面,十里连营,杀气冲天。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两头奔波你累不累

“王爷,京中有旨意到了!”

阿济格整理整理衣襟,出营接到了皇太极的旨意。这些日子,他所属和面前的这只明军互有攻防,已经打成了胶着状态,这些天来,各有死伤,不过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双方都憋着一口气,谁都知道,也许胜利就是属于那个顶得住的人,不到最后的关头,谁也不知道胜负如何,一场遭遇战,如今竟然被双方,打成了消耗战。

旨意很简单,不过,传旨的人,却不简单,居然不是内官,而是京中他那些一直都看不惯的汉人将领,大明降将鲍承先。

皇太极的意思,你要求的援军是没有的,不仅仅是没有援兵,怕是你还是要充当一个援兵,朝鲜的这些地方,反正不是咱们自己的,丢了就丢了,再怎么紧要,也没有大清的疆域重要,如今敌人兵临城下,你这只兵马与其在这里虚耗粮草,不如直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也就是楚山碧潼一线,甚至皇太极还给了阿济格极大的权利,只要他一到那里,所有的兵马都归他节制,一同来应付当前的局面。

阿济格默默接过了圣旨,磕谢了天恩。只是这旨意说起来简单,但是眼下做起来,却是极难,陛下派和自己一向不对路的汉臣来传旨,只怕还是催促监督的意味居多,要不然,那么多国族大臣,为何偏偏要用这汉臣眼下他和对面的明军,不管谁要提早脱离接触,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圣旨来之前,他已经不抱着歼灭对方全军的想法了,他敢说,对面的这只明军,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辽东的明军,哪怕是他们的精锐,和这只明军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若是辽东明军全部都是这样的强军的话,他想大清只怕以后日子,将会十分的难过。

这些明军,不但善守,而且擅攻,而且,阿济格也发现,从一开始,对方有些生疏的指挥,到后来对方可以敏锐的察觉他的意图,对方的将官在飞快的成长着,他现在被纠缠在这里,实在是有种哑巴吃黄连的味道,可惜,手上的这份旨意,他还不得不遵守,远在盛京的那位,可不会如此体贴的为他想想他会有些什么什么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