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山早就秃了,水也断了,泥土石头肆意堆放,下了车就是一脚泥。

泰格说,那些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也有特意赶过来的。他们都想从废弃的石头里捡漏儿,希望能找到一些工人没有发现的玉石原料。找到一块就是意外之财,能贴补家用的、

在这里没人管怎么伐木怎么开采,只要交一部分钱给政府,就算是死了人政府也不会管。

劳工便宜,也不是先进的开采技术设备,属于原始的那种开采方式,矿下工人很多的。

堆放废料的地方没有人看守,到了山上的矿井附近,都是保镖打手到处巡逻了。

路还算好走,因为有铲土机汽车什么的上下上运送废弃石料,站在高处左右看去,远处几座山的情况和这边也差不多,满目疮痍坑坑洼洼,挖的乱七八糟。

一个小矿洞,小的很,也就两米左右宽,很简单的木头架子撑着洞口,陆江进去都要稍微低头才行。

安装着电线电灯,里边豁然开朗起来,一下就变大了,像一个大厅似得,有工作人员坐在这,手里拿着探测器,还坐着一圈的保镖打手,旁边有个桌子,桌上放着不少检测仪器、

泰格说,这些都是技术人员,有鉴定师,能从挖出来的玉矿石分出等级,丢弃废弃的石料。所有工人上工就不允许出去了。如果有非出去不可的事情,或者下班,保镖们都要仔仔细细的搜查一遍。就怕有人夹带出去。

正说着,有工人背着一筐石料从矿洞深处走出来。这边的鉴定师父就开始忙碌,先挑出那些没有被石头层包裹的玉石原料,在检查每一块石头是否透光。

戴上安全帽这就跟着矿工下去了。

缓坡而下,不是很陡峭,也挺宽的,能有两三米的通道,都按着灯,旁边还有水管子,电钻什么的。有的工人在钻,凿。用水泼,山体浸湿以后玉和石头就能分辨出来。工人对玉石就格外小心了,就怕碰坏了影响品质。

会根据工人每天挖出来的石头称重额外给补贴的。

泰格说,别看查得这么严。裤衩里都要检查了!但是也有工人耍小心思,发现没人看着,有玉石,他呢就丢到废弃的石料里,废弃的石料不会检查的很仔细,就倒掉了。然后再去淘废料,就能找到偷出来的玉石原料了。

这里边的斗智斗勇啊,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