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九章 召天下藩王进京与试点平民教育

还有宗藩的议罪制度,具体什么罪该如何判,这些都得有条例。

还有未来是否可以把藩王封到外番去。

这些问题,朱由校自然不会只和朝臣们商议。

因为朝臣们从自身立场而言,恨不得把宗藩压得越狠越好。

可对于皇帝而言,是既要防着宗藩,又要借用宗藩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制衡朝臣,进而保障自己的皇权。

虽然现在大明宗藩在替皇帝制衡朝臣方面的作用很小,但不代表没有,如果真有朝臣作乱,也还是会有藩王为了朱家的江山出力的。

这也是朱由校会以朱由菘主动揭发其父谋反事为由封其为王的原因。

所以,皇帝需要宗藩们也参与进来。

虽然决策需归之于一人,但谋是可以参之于多人的。

朱由校内心里是不愿意让大明继续像现在这样保持一个文官政体的形式来治国的。

只是目前,大明受教育且有执政能力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文臣士大夫这个阶层;

宗藩、武勋,这些都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也就导致这些阶层中,可堪一用的大才很少;

要知道,在其他王朝,很多皇族子弟和贵族子弟在帝国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是能扛大旗的,甚至充当着帝国的柱石,在对社稷的责任心方面也比职业官僚更强,饶是大明前期也是如此,可唯独在现在的大明,宗藩与勋贵都成了废物。

也因此,朱由校目前还是不得不以用文官为主。

在朱由校看来,宗藩和勋贵是需要加强教育和培养的,他可不想让这些人变成只会敛财的废物。

当然,不只是宗藩和勋贵的教育要加强。

普通老百姓的教育也要加强,准确说是普及。

统治阶层的不仁不义与残忍刻薄,甚至不把百姓当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不视为一个物种,只视其为草芥,很多时候也是被统治的老百姓们自己纵容的。

老百姓倒不是有意的纵容,而是无意的纵容,没有被知识开启智慧,开启视野,只以为老爷相公们真的是天上文曲星,自发地对统治者抱有敬畏之心。

朱由校希望这个时代的百姓能渐渐有保卫自己家园、保卫自己汉家河山的意识,能在接受了一定教育后,有自己身为汉人的荣耀感与自豪感,能开始关心这个社会和世界。

但实现平民教育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事,而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

朱由校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想开启民智,还需要聚敛更多的财富。

光是在国内打击食利阶层自然是不够的。

要想大部分青少年脱产读书,要么生产力爆炸,要么疯狂对外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