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文臣被皇帝吓的不轻,明末三大害

“照爱卿的意思,文武官员们是应该都团结一致,对付朕?”

朱由校没管李标怎么想,直接一针见血地问了这么一句。

李标听后也同王永光一样,脸色煞白:“陛下,臣,臣不是这个意思啊,臣的意思是,吾等皆当以诚事君,为君王了却天下事,而非为一己之私!请陛下明鉴!”

“朕相信爱卿所言不是假话,但也未免有假大空之嫌,这党争哪里会消弭,舌头尚有被牙齿咬着的时候,只能说尽量罢了,还是说些实际的。”

朱由校笑着回道。

实际的?

刚才不是实际的?

李标有些为难。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修身养性,而不是政治理论。

所以,他们除非宦海沉浮已久,知民疾苦,而有一些革新除弊的想法外,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

尤其是,李标还是清流出身,从中进士以来,就一直在京城当官,而且在利益诉求的争取上也没那么大,所以也就没有参与历次争斗,如今皇帝让他说些实际的政治目标,他也就答不出来。

袁可立在一旁看得有些着急,为剿东虏而增加的数十万骄兵悍将,当不当裁减,官道还当增建多少里程,边镇当增建多少边墙,朝廷税赋当增加多少,耕地当增加多少,眼下漕运压力增加,是不是该开海运,这么多亟需处理的政务,怎么就不知道回答呢。

朱由校则因此看向了刘鸿训:“刘爱卿,你且说说。”

“回陛下,若论臣有何谋国之策,那臣就只想可以通过臣,彻底根绝胥吏、生员、乡绅之害,这里面首推胥吏!

盖因地方涉及百姓之庶务皆由胥吏把控,而朝廷政令也靠胥吏推行,有奸滑之胥吏甚至能控制官员,陛下虽设西厂、虽开医馆设医官、虽在各地设东厂反贪司,但到底未彻底根绝胥吏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