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说情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去塞外酷寒地

“文渊阁大学士李国普上本言:沈维丙只知苗务之兵事,的确于经学上没有多大造诣,薛国观进谏其不适合任儒学使并总督察哈尔出自于公心,即便有言语不当,也不在结党营私之范围内,而不宜下诏狱问罪,而因此废了言路。”

“武英殿大学士王在晋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等辈虽有负陛下期望,有贪生之恋,然也是人之常情,另沈维丙的确是有辩才而治边之能,使之去关外任封疆,的确有失妥当,薛国观之言虽未切中要点,但也言之有理,使之下狱,未免会使朝堂振荡,陛下若不喜其为人,不如令其致仕,而不当以私怒责之!”

“左都御史闵洪学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素来皆是清廉忠介之臣,不敢结党,只怕另有冤情,故请陛下准其先回宅自辩,而不是听信谣言,骤然下狱,如此不是让世人觉得陛下不明吗?”

“刑部尚书刘宗周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纵然有结党营私之嫌,也当先令都察院和东厂调查,而非立即下狱,如今这样直接下狱未免会有冤案之嫌!且说,关外除辽东外,皆为蛮荒未开化之地,无文脉,无文明,天寒地冻,即便要派派武臣守就可,派文臣儒士有何意义。”

“大理寺卿张捷上本言:沈维丙、薛国观二人从未有过来往,如今薛国观为沈维丙言,只是出于公心,并非结党,故请陛下着正直之臣重新调查。”

……

朱由校将手放在炭炉上,认真听着关于这些为沈维丙、薛国观求情的奏本内容。

朱由校这次倒没有龙颜大怒,只是嘴角微微一扬道:“这些人,有一个算一干,以结党为名,全部贬官谪居于关外,大学士贬为巡抚,尚书侍郎贬为知府,其余皆贬为知县。”

“陛下,王在晋和李国普到底。”

袁可立不由得想替这两人求情,因为王在晋有军功在身,且执政能力不错,李国普的政务能力也比较强,虽然政治理念上趋于保守,但也不是说对朝廷没有贡献,算是能臣。

朱由校则摆了摆手,道:“不必说了!不这样让他们去关外垦荒安民,难道你让朕直接封他们为王,裂图封疆?把王在晋的爵位革掉!等他将来干出政绩,再还给他。”

袁可立这下子算是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心道:“敢情皇帝陛下这是要把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主和派大臣都借此机会贬到关外去,让其历练边事。”

于是,袁可立便没再劝,只问道:“那沈维丙和薛国观二人?”

“免其死罪,流放到塔哈卫任教谕,全族皆流放过去,那里不是驻有三百营兵吗,还需要民,正好把这两族迁过去,使那一带能在将来出现大量汉人!”

朱由校说道。

袁可立刚开始听皇帝陛下说“免其死罪”时,还以为皇帝朱由校竟也破天荒的宽仁一回,却没想到皇帝陛下是要将其流放,而且是全族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