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从新婚到白首,见证天启三十年沧桑巨变

“遵旨!”

接着,朱由校就拉着毕自严到外面厂子里逛了起来,一边逛一边跟毕自严叙起旧来,且寒暄道:

“这次朕第二次来江南发现,我大明民间还是没有那种向外拓展的想法,依旧只是把视野盯在本土,想依旧通过自由盘剥本国百姓,来获得财富增长。

一些江南士子的行为就让朕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以后对外获利,造富本国,还得朝廷自己出马!不能指望民间!”

“大明地域辽阔,人丁繁盛,又极为富庶,光是权贵和官僚的消费就非海外诸国可比,民间富商自然更愿意在国内敛财,而不愿意舍近求远,另外,地理环境造成了我大明国民几千年的习惯,安土重迁,去外面扩张,那是迫不得已时才做的事,如此情况,非一朝一夕能改,的确还得靠朝廷来组织,民间很难自发有组织的去对外扩张。”

毕自严回道。

“嗯!那看来就只有等把外面也变成我们的本土,当地人也变成我们汉人的地盘时,他们才愿意去积极进取!”

朱由校凝重地点首说道。

……

“全杀了!一个不留!不接受汉化,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缅甸孟密地区,因功封在此处为土司,而替朝廷剿匪且推行汉化政策的马祥麟,正下令将拒绝汉化而负隅顽抗且进山为匪的当地土顽给全部处决。

大明人口过多,在马祥麟统治的孟密地区,光是从西南来这里从事采矿工作的汉人和苗人、傣人就不少。

何况,当地还有许多已经接受汉化的土人,所以,劳动力非常充沛,自然也就对这些拒绝汉化的没有留着的必要。

马祥麟这样做也是在执行朱由校这个皇帝要求,即在新占领区,推行汉化,以完成文明的统一。

大明现在依旧是以国家为主导,在推行文明的扩张。

因为民间自动扩张没有强大的武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甚至即便扩张后,依旧没有兼并当地的野心。

就如历史上强大如郑芝龙这种地方势力,明明已经有和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本,却还是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去做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甚至后来还放弃自己的武装力量,投降满清,甚至主动去北京,结果因此落得个不好的下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