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李勇的名声

嗯,有点儿像是三国、水浒和红楼的结合体。其实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了这种想法,只是矫枉过正罢了。

这就好像西汉开国之时,一度也是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若非是有此铺垫,有文景两人积攒下来的家底,就以汉武刘彻那种霍霍的能力,可能都等不到刘病己出来给他兜底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国的故事流传,成了许多商家揽客的手段,高家堡同样不例外。

虽说他们是以廉价着称,但地方确实也偏了点,而且毕竟不怎么盈利,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修缮,所以设施都显得老旧,服务嘛也就那样,对于大部分来京不管是做生意、考试、寻求门路,还是别的什么事情的外地客人,绝对是比较次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能多一个招揽客人的方式自然是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不谈李勇那

“小卧龙”的名头和圣旨的事情,这掌柜也有理由对他心怀感激。李勇原本还以为这里客满是因为名声好又便宜,没想到竟然还有自己的原因,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实际上,三国的故事在民间一直都有流传,将关羽

“侯而帝,帝而王,王而圣”的封神历程,便是从宋时开始,宋徽宗开了这个头,南宋乃至后世历朝历代便一直不断将其抬高。

甚至在元、清这两个异族政权当政时期,关羽的地位都是有增无减。而且形象逐渐丰满,忠义逐渐成为了关羽的标签,还有诸如武财神之类的名号。

《三国演义》的故事其实也是从各种民间传说中杂糅、汇编而来,从文学性来说,这本书肯定是在四大名着里敬陪末座的。

但三国的故事完美契合民间的喜好,江山美人、兄弟情义、英雄小人、康慨悲歌,甚至因为最后魏蜀吴三国纷纷寂灭,反倒给司马晋做了嫁衣,让这个遗憾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诸多人心中。

不过不管版本有多少,现在这个故事都与李勇深度绑定了,甚至那掌柜在看到李勇身边还围绕着宋琦君、俞敏这些女子时,还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在亲自将他们带到了那小院安置下来后,掌柜又跟李勇说起了在这的一些忌讳,例如过了一定时间便不能在外乱跑,而且最好带上路引之类能够证明身份的物件,否则让皇城司的人碰上的话,也许就当是宵小甚至是流犯抓走了。

同样地,圣旨也得放在身边随时带好,不然难说会不会让人盗走。虽说盗了圣旨的罪责肯定不小,但把圣旨弄丢的也同样会被责难。

“也不敢瞒骗公子,咱们这高家堡,虽说有曹家的名声镇着,可往来都是些身家一般甚至穷困潦倒的白丁,似公子这样,一看就知道身家不菲的,怕是早让一些人盯上了。”说到这儿,他还压低了声音,凑到李勇跟前说道:“李公子是不知,官家御驾亲征时那俩月,东京出了一伙窃贼,专盗各处驿馆、旅店的行商旅客,至今都还没有被拿归桉。若是寻常小偷小摸,我高家堡还能管一管,那伙胆大包天,连赵家的旅店都敢去光顾的,我们也徒之奈何。”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