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她记忆里头的时间线走, 眼前这几个姑娘到了特殊时期, 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姑娘罢了。多认识几个字,好歹能把人安排到镇上来,或者在村里头安排相对轻松些的工作, 不至于要去种田为生。

想到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过的日子, 柳明月自己都受不了, 何况是眼前这娇滴滴的女孩子。

而这话她说了无数次,陈梓湘她们几个都听腻了。豆子还好,态度端正地点头,陈梓湘也笑着答应, 就是陈梓澜, 差点儿没翻白眼。

柳明月也不管她, 嘱咐道:“中午吃完饭可以在课室里头休息会儿,下午陈叔会在门口等你们,不许贪玩,到点儿乖乖出来,不要让人担心, 知道吗?!”她郑重其事,像是看着小鸡出去扑腾的老母鸡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都是同村的孩子,其他人她也是一样嘱咐了,生怕她们贪玩。要不是不再一辆马车,柳明月还想去抓着团团他们嘱咐一番,好歹要他们多照顾这些女孩子。

这一次能有这么些个孩子去上学,柳明月也挺吃惊的。柳立成是村长,见识还是有的,所以团团圆圆能去她不奇怪,但是其他的这些个孩子家境也并不是特别好,却能如此上心,柳明月也是高兴的,还给他们都送了些本子铅笔,算是一点小心意。

其实柳明月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要不是真的关心这些孩子,因为过去的记忆而如同惊弓之鸟般,确实应该心大些。

比如其他人的父母,顶天了就是把人送上马车,要不是有了这马车,估计还可能让他们自己步行去上学。边上的柳春燕看着柳明月的眼里有一丝丝的濡慕,她娘可没这耐心跟自己娓娓道来,忙起来也不爱管她,都是放养。

今日一早起来给他们塞了几个包子当午饭,也不管其他的,甚至都没把她送出门。柳春燕跟着哥哥柳至坤到柳明月处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这会儿看着柳明月这个样子对陈梓湘她们,倒是忍不住心生羡慕。

算起来柳明月是她的堂姑,往常她跟着哥哥去找陈梓旻他们玩儿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出了两家人的不同。这会儿开始上学,更是感觉有天壤之别。

她的本子和笔都是柳明月送的,穿的是原来的灰扑扑的衣服,东西都用小布头拼成的袋子装着,妥妥一个农村娃娃的形象。可陈梓湘她们完全不同,衣服是新的,书包是新的,鞋子也是新的,甚至,连豆子都是一样的装备。

有那么一瞬间,柳春燕觉得自己被一个名叫嫉妒的人上了身。

天马行空地想着各种,却耐不住马车往前走着,很快就来到了位于银柳镇边上的公立学校。镇上一共办了三所学校,这所位于镇西的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学校,就是专门面向附近的几个村招生。

柳明月也没有逗留,等他们下了车进了学校,她便跟老陈头回去了,而小祥还要去镇上一趟,得给村里头的人送些东西到杂货铺去。这段时间村里头的人存了不少的山货,都已经晒干处理好了。

如今镇上有了一家供销社,杂货铺的生意有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到底是树大根深,倒也不至于说关门倒闭。

小祥把东西卸下车之后,称重领钱,顺带跟掌柜的打听,“听说过些日子你们这铺子要改了,就不收这些东西了?”他也是替村里头的人问的,“要不您给张单子,看看还收什么东西,我们也好照单子给送过来。”

要不然的话,白白浪费了功夫,弄好了又卖不出去,不是抓瞎了。

不过小祥已经跟老陈头打听过了,省城也是准备建一个国营的百货大楼,日后私人的这些店铺肯定受影响。老陈头的那些朋友们其实有很多路子,其中有些人其实有自己的靠山,消息也灵通,也知道得多些。

这样的事儿其他人可能不会直接问,但小祥觉得无所谓,他不喜欢供销社,尤其是柳大姑带着佟家人来了之后。

那佟家的大儿子不就是把控着供销社,小祥就不喜欢去,上赶着去给人家机会为难自己,反正这镇上也不是只有这一个途径。

再说了,哪怕这杂货铺子不开了,只能去卖给供销社,小祥觉得再拉个兄弟一起来,自己不出面也是可以的。这供销社是公家的地方,也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还是要按照流程做事。

那杂货铺的掌柜也跟小祥是熟识了,从柳明月买东西到现在,小祥常常来送东西,打交道多了,自然就了解了彼此的性情。

他笑着摇摇头,“我们小东家已经打算把这家业都捐给国家了,说是要支持国家的建设。日后这铺子还不定能开下去,左右这镇上已经有了供销社,大家买东西也不难的。”说着,他很是感慨地跟小祥说道:“说不定还得回来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