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从前在军队的时候,他也学过,好歹比其他人强些。

这两辆车在银柳镇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建好的作坊不多,一个羊毛加工厂,一个酒厂,还有就是纺织厂和糖厂。可生产的东西银柳镇,或者说周边这一片都是消化不完的,这两辆车就成了大家共有的资产。

也正是因此,徐志明的待遇水涨船高,还因为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厂领导而有了其他人没有的资源。前几日他跟供销社的一个采购搭上线,认识了省城负责采购的一个小队长,很多东西就有了来路。

作为车队的小队长,借口去省城接东西,去的时候顺带把柳家村的酒给捎上也是可以的。然后等完事儿了,该补的油钱补上,再给司机和队里头的人都送些好酒,也是彼此都高兴的事儿。

老陈头原本还想自己想办法,可徐志明觉得无碍,便说服了他。

反正徐志明不觉得自己是假公济私,要是真叫人逮着告发了,那其他人也都别想好过了。要知道,这银柳镇上的关系错综复杂,光是厂里头的都是沾亲带故的,更别提政府班子里头的了,谁能没有个需要行方便的时候。

他这么做,其实反倒是将自己融入了大环境之中,反倒是有好处的。

等老陈头带着钱从省城回来,村里头的扫盲班已经办的有声有色了。一日就教五个字,进度不快,还要时常复习,但是大家兴头都挺足的。

“我想着还是要添个会计,不仅仅酒坊的事儿,还有村里头这些,你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老陈头将钱递给柳立成,顺便建议到,“我这次出门也见了不少,许多村除了村长,还有支书和会计,甚至还有了妇女主任,专门管妇女那些事儿的。”

他不过是提个醒,别到时候因为这事儿出了龃龉。更何况,职责分明更有利于互相监督,村里头的这个领导班子才能健康发展。

他已经听到风声,说是京城那边已经在尝试计划生产和计划消费,农村合作社的项目也提上了议程。若是真的推广到他们这一片,早早占了位置,才不至于到时候空降个人来,彼此都尴尬。

“成,明日跟他们商量一下,这人选也不好定,还得举荐了之后大家投票。”这是他前几日去镇上开会的时候学到的新指引,很多柳立成都想不明白,但是不妨碍他照做,“您也好好歇歇,猪已经圈起来了,后日就杀猪设宴,也算是提前迎新年了。”

已经到了十二月,年味是越来越重,这猪杀了之后,村里头其他人也会陆陆续续杀猪准备过年。

说到这儿,老陈头想起自家的年货还没开始筹备,倒是有些感慨,“这可是在柳家村过的第一个年,也的确要好好办办,您帮着留意一下,可能得要两头猪。”至于其他东西,都得回去跟柳明月商量出个章 程来才能着手准备。

学校再上两日课就要放假了,天气也的确是冷得不行,这几日小祥都会赶着马车去接送,生怕孩子们冻到。尽管穿的厚实,可坐在教室里还是觉得冷,尤其是写字的时候,更是冻手,老师也挺难受的。

柳明月给孩子们织了羊毛手套,其他人有样学样,一时之间,竟流行了起来。先是柳家村,然后到学校,现在连镇上的人都开始戴着。

一开始跟着柳明月学了这织毛衣的手法的人也嗅到了先机,靠着这手套,竟是赚了些钱,大家也挺高兴的。等翻过了年,毛线的供应更多些,这毛衣估计也会流行起来。大家仿佛看到了钱滚滚而来,来柳明月处的人就更多了。

老陈头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柳明月将几个婶子送出门去,他侧身打了招呼,寒暄了几句,这才算完。

很多时候村里头住着,想要随心所欲是不可能,总得跟人打交道,好在老陈头对这件事是不排斥。倒是阿香,因为到了乡下的缘故,似乎活泼了许多,尤其是去看了医生回来之后,似乎打开了心结一般,柳明月看着也挺开心的。

等人都走了,老陈头才开始跟柳明月商量过年的事儿。

说是已经在柳家村定居,可总得回去给陈家祖先上香,尤其是陈梓旻。不过也不仅仅是这事儿,还能顺带去省城复诊。

老陈头将自己觉得要买的东西都列在纸上,一边写一边跟柳明月商量要多少量,“城里头还有几门旧识要去走动,加上四娘处,志明家,以及村里头几个长辈处,得准备约莫十份礼。”他大致将礼单写了写,除了酒,还有就是各式糕点和蔬果。

柳明月点点头,“糕点就不用出去买了,明儿我带着阿香和秦嫂就给做出来。”她想起地窖还有些红豆绿豆,或者做点饼也挺合适的,“至于其他东西,就赶紧开始采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