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她稍微打听了这个姑娘的情况,对她的品行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日自己对刘婷婷的第一印象并没有出错,的确是个腼腆内向的姑娘,但是有内秀,在读书上头有一定的天分,而且作为家里头的长女,干活儿也是很利索的。

柳明月自是很满意,她尽心准备着,希望能促成这件事。要知道小祥也是很上心的,挺好所他自己还准备了礼物呢。

刘家对于小祥也挺满意的,原本刘婷婷应该算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门槛都要被踩低几寸的那种。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从她到镇上读书之后,村里头开始流传小道消息,说是她家是要把她留屋里,要给她招上门女婿。

要知道,这可跟就近照顾不同,时下的风俗习气对这件事很是偏颇,上门女婿备受歧视,是窝囊废的代言词。只要是稍微为孩子考虑的人家,都把刘婷婷排除在外了。

剩下那些,别说刘婷婷自己,就是刘家人也看不上眼。

刘大妮的弟弟,也就是刘婷婷的父亲刘二柱对此也很是烦恼。尽管已经努力澄清,可大家都是面上答应,实际上上门来提婚事的寥寥无几,急得他差点儿白了头发。他姐提到小祥的时候,一开始他是不同意的,后来转念一想,倒是越发上心。

如今人家上门,可不得好好重视起来,先给家里头来了个大扫除不说,还为刘婷婷添了身新衣裳,今日的饭菜也是隆重准备着,生怕失礼了。

等见了小祥,那真是千百个满意,要是他自己有儿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两家人一拍即合,脾性都相似,这一次是宾主皆欢,吃完饭,柳明月提议让孩子们去接触接触,其他事儿柳明月都交给老陈头跟刘二柱去谈了。她由刘大妮带着,在刘家村参观了一番。

“其实这件事是我提的,婷婷是个好姑娘,能到你家去,肯定不差。”刘大妮以她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刚刚我弟媳提的,你也可以不用想太多,反正结了婚都是一家人,到时候什么事儿都可以商量着定。”

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担忧,刘二柱的媳妇问了以后孩子结婚后的安排,被刘大妮岔了过去。

要知道,柳明月这个主子当初能把这些人带回来并且聚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些年,那么肯定是有什么特殊的情谊。这样一家子,根本不可能因为小祥娶了个媳妇就分家。

反正又不是正经的婆母,这些人相互扶持着过日子,你既然嫁了进去,自然也是一起过。谁家不是如此,就是自己当初,还不是跟婆婆一起过了几十年,现在想想,只要人是好的,哪里又过不了呢。

柳明月点点头,“没事儿,其实当初建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以后小祥要是结婚了,肯定就是自己住,至于要不要分出去,还得再商量。”说到底,家里头还需要这两个男人撑着。

她从来不会否认这一点,如果小祥和老陈头决定要分出去,那日子其实也能过,就是重新再想办法而已。柳明月不会阻止,也不鼓励,一切随他们。

刘大妮深深看了她一眼,反正自己的弟弟这辈子就这三个孩子了,日后养老送终的事儿,几个女婿肯定是要分担。小祥对着几个半路亲人都能做到如今的程度,以后肯定也可以好好对待媳妇的娘家人,这是她比较安心的点。

两人聊了许久,尽兴才回到刘家,坐了一会儿柳明月就提出告辞。接下来就要看两个孩子自己接触了,若是真的有缘分,定下来亲事了,自然就得帮着张罗,柳明月是不担心,凡事还有老陈头张罗着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小祥跟刘婷婷两个人时常有来往,年轻人的恋爱总是热烈的,很快,他们的婚事就确定下来。

而小祥也车队扎根下来,就盯着机会转正了。他跟着徐志明,偶尔出差,却没有了从前的那些琐事,大家都兢兢业业,再不接其他私活儿,只看着上头的任务做事。

夏收到来的时候,当初定下来的人都早早去厂里报到,工厂也顺利进入生产期,整个银柳镇的产业如同机器一般,由各个部件组成,开始运作起来。

柳明月到底还是没有到点心厂去,但是她把阿香送去了,靠着柳明月教导的很多方子,成了徐燕的助手。阿香在这方面没多少天分,但是柳明月又不想让她去羊毛厂,两相衡量后,只得先妥协,将她安排进去。

工作上的事情柳明月只能远程指导,阿香和小祥乖乖按部就班上班,他们俩都有各自的单车,上下班的时候还能顺路捎上家里的孩子。

虽然是新建的工厂,可是资金不大足够,厂房是建起来了,生产线也勉强算是搭建完成,就是住宿的区域还没好。与其叫他们去挤那十几人一间的宿舍睡大通铺,还不如直接回家去,年轻也不怕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