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这种技术一直延用到他们发现装备的领先已经不能弥补他们与人类相比在体格上的先天优势为止。继“烟霜十八年”迫使羽族放弃野战步兵之后,河络也不得不在星流四千八百年的华络战争后放弃了他们已经使用了数千年的经典战术。

星流四千八百年左右,胤皇朝挥军直指宛、越,打破华族和河络维持了近八百年的和平。毫无防范的河络完全没有意识到,处心积虑的华族用了数代时间研究武装,直到胤朝的骑军冲到自己的都城下时,河络们才发现他们的弓箭已经无法穿透华族骑兵的铁甲了。辉煌的河洛王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胤朝的大军粉碎了,就连王国的东南端通向北邙山的退路也被迂回的骑兵们封锁。

三百万河络残部聚集到绥中,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几乎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殆尽,幸存部落的阿络卡和苏行召开最高评议会,决定向雷眼山雁返湖方向突围。无畏的河络前赴后继,生生以血肉冲开了胤军的防线。胤军的骑兵和乘着马车的轻装步兵在鬼怒川追上了河络,河络不得不将手无寸铁的部落整个整个地派出,以血肉阻挡胤军追击的脚步,百余万河络平民因此被屠杀。残余的河络最终进入了雷眼山,重新集结并会合了雷眼山河络部落。

幸存的夫环对“背离真神的迁徙”进行了反思和忏悔,阿络卡的地位重新得到确立。在紧急召开的阿络卡联席会议上,与会的阿络卡们意识到河络保持了数千年的装备优势已经丧失,而体型劣势空前凸现。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原本和华族保持一致的步骑协同战术,转而发展以追求远程攻击和大覆盖范围的大型作战机械为核心的战术。由于这些大型作战机械几乎完全不具备机动性,河络的主导战术思想至此由进攻转为防御。

在随后的“雁返湖大战”中,乘胜追击、希望一举消灭河络的胤军,成了这个战术的第一个牺牲品。此战之后,河络重新退居山区地下,而胤军亦无力进攻。

由于战术的变化,鼠骑兵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从主战兵种转化为斥候部队,“铁浮屠”这种过时的技术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客观上讲,骑鼠对于娇小的河络而言,显得十分的强壮,所以它完全可以在装备双层砂钢整锻鼠铠之后,再驮起一个装备着配套铠甲的河络骑兵,而这一点,是东陆马匹做不到的,所以这种技术对于华族来说也缺乏价值可言;但对马匹强健的蛮族来说,这项技术却如同专为他们量身订造一般。

铁浮屠与孛斡勒

“孛斡勒”是蛮族古语当中奴隶的意思,后来则指奴隶中的武士。原本蛮族平民和奴隶界限极其严格,奴隶是不能成为武士的,直到逊王以一介奴隶之身,带着许多奴隶伙伴一举统合蛮族各部,建立库里格大会制度为止。逊王成为草原上的霸主之后,他的许多奴隶伙伴都获得了贵族的称号,武士身份不再是贵族和平民的专属。七年以后,逊王败于朔北部之手,奴隶又被迫回到低贱的地位中,奴隶武士自此不复在草原上存在。

到风炎朝时,有感于第一次风炎北伐东陆军力的压迫,北陆年轻的大君钦达瀚王纳戈尔轰加在母亲秋陌离授意下,恢复了消失两百年的“孛斡勒”制度,大举征召奴隶成为武士,以填补北陆兵力的缺口。在他的铁腕下,完全由奴隶武士组成的训练有素的铁浮屠骑兵被迅速建立起来。

铁浮屠

铁浮屠是蛮族特有的重骑兵,与东陆的重骑兵相比,它采用来自河络的技术,装备整体铸造的重型金属铠甲。这种铠甲具备了多层不同材料复合的工艺和关节活动设计,是一件超越时代的制品。但是既便如此,它可怕的重量也只有少数的蛮族骏马可以负荷。由于造价异常高昂,铁浮屠的装备无法用来广泛建立制式的军队。战场中的铁浮屠甚至可以不被称为骑兵,他们就是被战马的力量带动起来的机括,历史上唯有风炎皇帝的山阵能与之抗衡。

建制

由于铁浮屠从来没有大量地存在过,他们最多时也不过只有千余人的编制,因此做为一种战略力量,他们都是以十余人的小队为编制存在的。发生战斗时,他们无需全部出动,只需少量的铁浮屠就可以使对手崩溃。

征召

由于很少会有损失,而且甲胄难以补充,因此铁浮屠的成员都是选拔于武技优秀的青年。而成为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中的一员也是无数青阳男儿的心愿。

战术

铁浮屠由于其惊人的重量限制,不可能长距离机动作战,因此都是使用短距离的正面冲锋来击溃对手。他们数骑一组,连环冲阵,当铁浮屠在战场上奔驰的时候,只有楚卫的山阵才能在他们面前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