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

1918远东战云 斯文暴徒 1114 字 2022-08-30

苏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遇到的问题,陈启民基本上也都没跑掉。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许多新建成的大型企业,由于不懂得管理,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又严重缺乏,导致它们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

不过这不要紧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重要的是,陈启民用第一个五年计划终于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

如果仔细观察两次世界大战的话,就会发现一些很明显的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小国、弱国如果努努力的话,还勉强能在军事科技上同大国争争雄。

可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基本上就不是小国甚至是差一点的工业国能玩儿得转的!

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有了陈启民这只小蝴蝶的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然无可避免。

到了那个时候,陈启民如果想带着联邦上桌吃饭,他无疑需要让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这就是为什么?

陈启民明明可以慢慢发育,却总是要采用一些激进的政策的原因。甚至有些时候,陈启民明明知道他所要采用的政策是有巨大弊端的。

但是,为了能得到迅猛的发展,陈启民还是必须执行下去!

还有一点与苏俄类似的是,陈启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样是用时四年就完成了。

经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中华联邦已经很难算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了,但要说它是工业国又明显不是。

按照陈启民的说法,现在的中华联邦应该是一个“新型工业化国家”。

这个词自然又是陈启民抄来的,原本的新型工业化国家,说的是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家,又称“半工业化国家”。

新型工业化国家并不是发达国家,按照我们这边的时间线,这个词应该诞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

第一批被归入到这个名单的主要就是亚洲四小龙、以色列、墨西哥和巴西这类国家。

后来的亚洲四小虎和印度也被归入过这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