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丘吉尔自爆,陈启民郁闷!

1918远东战云 斯文暴徒 1133 字 2022-08-30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召开,这次的三巨头换成了斯大林、丘吉尔和杜鲁门。原因我们都知道,因为罗斯福去世了。

可是!

在1945年7月28日,丘吉尔在大选之中落败,工党党魁艾德礼代替丘吉尔出席了波茨坦会议的最后几天,丘吉尔只能黯然回国!

二战可还没结束呢啊!英国人就抛弃了带领他们取胜的丘吉尔,而且艾德礼还是以绝对优势的票数战胜了丘吉尔。

不仅如此,在五年之后,丘吉尔又一次败给了艾德礼!

可见,那时的英国民众根本就没有现在的西方人宣称的那么支持丘吉尔“抗德”,甚至,他们对丘吉尔还表现出了较强的敌意!

无论西方人怎么美化自己?陈启民只相信刚刚发生过的历史。

二战末期和冷战初期的历史告诉陈启民,如果换一个人上台领导英国,恐怕那个人未必真的敢跟希特勒拼到底。

别的不说,如果是换一个人上台。在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之后,英国就已经可以体面的退出战争了。

那个时候罗斯福已经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他已经开始逼迫英国人用黄金、技术和殖民地换取美国的援助。

这时的英国人应该非常清楚,再打下去英国就要被美国吃干抹净了。而英国也通过之前的一战向德国和全世界证明了,德国不可能轻易战胜英国。

如果这时英国愿意做出一部分让步停止战争,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希特勒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那时的希特勒已经开始准备巴巴罗萨计划了,对苏作战迫在眉睫。能够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为什么要拒绝?

陈启民觉得,为了让英国和德国都能在下一次大战之中被放干血,他必须确保丘吉尔不会因为这次失败而断绝政治前途。

算计麦克唐纳只能算是一计围魏救赵,在保守党的内部还有张伯伦那个货在对丘吉尔的位置虎视眈眈。对付张伯伦这种级别不够的人物,陈启民还真有点使不上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