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瘟

一觉醒来,桌上便放着饭菜,屋外传来花素和杨默的对话,紧接着小姑娘兴冲冲的回来,手里总是提着些东西。

今天是杨默亲自种的蔬菜,明日是杨默赶早集,五个大钱包圆的小鱼。

和花素的对话里,大体也知道了杨默的中间商大业已经开始了。

到第五天的时候,花素抱着一捆草绳回来,兴冲冲的说,从杨默那里接了二十双草鞋的订单,三日之后便要交。

又说,一双鞋子给自己两个钱,杨默就不赚自己的差价了。

师云容也没有阻止,只觉得杨默和花素俩人,每天忙活的事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无比充实,让人有些羡慕。

离开了教坊,暂住太原,师云容也是要为生计着想的。

抛头露面自然是不行的,一来自己不愿意,二来身子也受不了。

好在从小跟着府中的绣娘学了一手好刺绣,自己和绮兰的关系还算不错,由她出面,找了些绣娘的活,一件的利润丰厚,维持生计还能攒下些去长安的盘缠。

求医也好,去长安告御状也罢,终究是要钱的。

于是主仆俩人每日里便在院子里忙活,一人刺绣,一人编鞋,倒也算是各得其所。

再听一听花素在外面的见闻,师云容有时也失神发呆,若是自己不生在侯府,做一个普通的女子,相夫教子,那该有多好?

自从花素接了编鞋的活,每次收货,最开始的时候,杨默还会在外面等候。

但随着花素的技术越来越好,编的鞋越来越多,便让他进来搬。

偶尔会与师云容打声招呼,不等师云容起身行礼,他便和花素俩人兴冲冲的清点着草鞋。

夸一夸花素的技术,跟着他的李白则不免要挑一挑毛病,引得花素没好气的和他争执一番。

最后都是杨默出来打原场,师云容在一旁全然看着,心里有些好奇,李白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似乎心甘情愿做了杨默的跟班。

整日里跟着他围着草鞋打转,让人有些惋惜。

但吵吵闹闹的次数多了,师云容也不再想那么多,反倒是有些期待杨默来收草鞋的日子。

至少那时,花素与李白斗嘴,院子里多了份吵闹,总是比冷冷清清要好的多。

因此,每次预估着收货的日子,便亲手泡一壶茶。

最开始的时候,杨默还有些诧异,坐下来喝杯茶说会话,再清算货物。

而后就渐渐变成习惯。

与杨默熟悉了后,师云容也慢慢的放得开了,连带着他受人之托送来的药也跟着收下。

收完之后总是要问一问李秀宁的近况,旁人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师云容却将杨默说的话全都记在心里。

不光也说李家的事,大多时候的闲谈,还是以城中见闻为主。

基本上是杨默开个头,后面的便是李白絮叨。

比如那日俩人斗酒之后,就有人什么才子找上门来,说是举行了诗会,让杨默参加,验证一下他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花素在一旁听了,眼睛一亮,忙问什么时候去?

这些日子以来,她和杨默的关系愈发的好,每次杨默来总是带一些小点心玩意给她,若非她从小跟着自己,只怕现在也和李白一样,天天跟着杨默满城跑。

杨默则哈哈一笑说,去不成,当时就给那些人说自己没什么才学,那些诗词,全都是抄的。

要请就请李白去参加诗会,李白又跟着说,让他参加诗会也行,和自己斗诗的人也要斗剑。

北隋斗剑,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生死不论,没有什么点到为止之说。

这也是为什么民间很是喜欢看斗剑的原因:刺激。

李白的剑法他们是见过的,马三宝都不是对手,他们这些文人谁敢应战。

有几波人叫了几次,结果都是如此,便没人再叫了。

他们回去后自然是要骂杨默一顿,但杨默在他们嘴里的名声已经不能再低了,因此时间一长,反倒是慢慢的坐实了,那首诗便是杨默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