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页

大明要强盛,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那将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还是现在的统治阶级。如果他篡夺了皇位,到时候这些人就会抓住这一点来对付他,说不定他就成了第二个王莽了,不但改革不能成功,而且还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的骂名。要知道话语权可是在那些人的手上的,谁知道他们会给自己身上泼什么样的脏水呢?

可如果自己不走那一步,留着一些余地的话,那些人就找不到理由来攻击自己了。因为那些改革的措施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的,他们总不能与朱明正朔为敌吧?这就是曹操最会使用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虽然很是老套,但却很是有用。

最后,还有一点是唐枫的私心在作祟,他可是知道当皇帝的辛苦的。先不说他一天要批阅多少奏章,要做多少事情,就光是每天四更起来上早朝,就不是唐枫所能接受的了。他是一个正常人,可不想做那权力的奴隶,他只是想为汉人的将来做点事情而已,顺带着给自己和子孙们带来一些好处。

所以当洪承畴大着胆子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唐枫才能很是明确地给出自己的答案,他不会篡夺皇位,当然,大权却还是要拿在自己手上的。

在大军休整之后,唐枫便带着部分人马回去京城了,他们中有原来就是京师三大营的,也有一些战功卓著的各省卫所的官兵,以及辽东的将士们,他们将代表所有出征金国的将士去京城,接受百姓和朝臣们的赞赏。当然,朝廷还会对其他人进行封赏,那就要通过功劳簿上所写的情况进行一一的赏赐了,那将是浩大的工程,至少要让户部和兵部忙上大半年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赶路之后,当大军返回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底了。这一日,不但是北京城中的百姓都赶出家门来迎接英雄们的到来,就是朝中的官员也无一不少地赶来了。皇帝和太后也派了宫里的人代表自己前来,显然他们还要拿一拿架子。

这些朝臣在得知唐枫居然灭了金国之后,便一个个的心里产生了洪承畴一般的疑问,不知道唐枫接下来会有什么作为。不过眼下看来,唐枫还是紧守着人臣之礼,对皇帝和太后派来的宫里的人很是尊敬,完全没有一点不臣的表现,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若是唐枫当即就表示出了对皇帝的不恭,他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作为大明的臣子,这些人自然不希望唐枫这个人臣做出大逆不道的举动。可是事实却又告诉他们现在的大明真正能说一不二的是唐枫,而且还有之前那些大臣的前车之鉴,这些人就更不敢与唐枫作对了。

历经这么多年,尤其是阉党乱政之后,大明官员的风骨已经不再了,他们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做着朝廷的官员,若真到了那一步,他们也会很识相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面。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杞人忧天,唐枫没有一点要篡位的意思,在进了北京城后,便照着规矩进宫去见皇帝。这让在宫里很是忐忑的皇太后委实松了一口气,虽然她担心唐枫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但是皇家的尊严不能丢,所以她没有因为唐枫的权势而亲自去迎他,而只是派了几个宫人。现在,唐枫很是规矩地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让皇太后大为欣喜,很是夸赞了他一番,说他是国之栋梁,是大明未来的希望,然后又赏赐了不少的东西。

唐枫笑着敷衍了这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半晌之后,才将功劳簿拿了出来,说道:“启奏陛下,这里是臣此番灭金之战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的名单,希望陛下能厚赏他们,以慰我大明将士之心。”

其实这种事情唐枫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可是他却还是请示了皇帝,这也是传达了一个信息给上面的人,自己没有篡位的心思。太后也立刻收到了这个信息,她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安国公说得很是,将士们为我大明抛洒热血,几番生死,的确应该受到朝廷的褒奖,皇上准你所请,一切就都由你来安排吧。”既然你给了我这个面子,那么太后自然要把里子还给唐枫了,不然说不定就会影响双方的关系了。

其实太后也很清楚,现在大明的天下不是自己和皇帝能说了算了,那就只有先安抚住了唐枫,让他安心做这个臣子,那自己娘俩才能得保平安。至于皇权,如果以后有机会,等皇帝长大之后,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但前提还是要先保住自己才是。

唐枫又和太后说了一些自己在金国所做的事情,以及对金国百姓的安置情况。这些太后其实早就知道了,也不会反对这样的安排,便顺水推舟地将这些也都交到了唐枫的手上。知道这些事情唐枫不可能让出来,她自然乐得不插手了。

总的来说,这次君臣会晤是很和谐,很友善的,完全看不出一点君弱臣强,国不得安的意思。这也是双方都乐于看到的一个景象,至少在短时间里,大明依然是很安定的。

出了宫门,唐枫才抒了一口气,只要皇帝识相,那一切都将照着自己的计划而行,大明得到振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不过随即他就将这一切都抛到了脑后,自己离开家又有一段日子了,连年和正月都没有陪在妻儿身边,现在他最想的就是和他们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