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恶奴[校对版] 傲骨铁心 2650 字 2023-03-16

北上开拓队的构成是近卫中队的两个小队士兵,余下的第二步兵联队一个大队兵力,新编汉军第一营(六百兵力),计兵力两千二百人,实际参与过战斗的只有那两个小队的近卫中队士兵。

从各方面了解到,在雅斯克以北除了森林还是森林,俄国人没有在北面建立什么据点,所以俄军的威胁被排除,没有俄军的威胁,赵强相信北上开拓队绝对可以完成使命。两月前,齐壮和胡旺只不过各带几百人就为首义城带来了几千人口,现在派了两千二百人,成果肯定更大。

开拓队的队长由赵强的亲兵队长即近卫中队中队长贺满川担任,另外,一直跟在赵强身边的魏小江也被任命为小队长,跟随贺满川一起北上。

临行前,赵强特意与魏小江聊了聊,鼓励他在这次北上开拓行动中立下功劳。魏小江之前一直想到齐壮的骑兵联队当兵,因为他觉得那些骑兵们很威风,对于呆在师团长身边充任亲兵,他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不过师团长一直不将他下放,他也只能无可奈何。

“师团长,要是小江这次立了功,回来之后您能不能让我到齐千户手下去。”

“如果你表现不错,我可以让你去,而且还让你担任中队军官。”

赵强笑眯眯的看着魏小江,这个半大少年跟自己两个多月了,是可以放手去锻炼他了。

第096章 定远作战(外篇)

就在定远作战第二阶段开始的时候,遥远的南方,同样发生了一场战事,与关宁军和俄军是以步兵交战不同的是,此场战事是以水师为主,双方进行的是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战争的结果是刘国轩统领的大明台湾水师全军覆没,此战标志着大明朝在中华境内最后一缕香魂被彻底断送。而葬送它的就是千古汉奸施琅与姚启圣,二人都是汉人。

连日来关注各路兵马动向的赵强本来也没想起台湾来,但不知为什么,北上开拓队出发后,他就有些困意,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便将一些事务交待下去,回到住处蒙头大睡。不过奇怪的是,明明有睡意,却怎么也睡不着,无奈之下,赵强只好呆坐在床上,寻思自己这是怎么了。许久,他才意识到,是南方的台湾牵动了自己的神经,虽然他一直不去想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不去想这场让汉人为之魂牵的战事,但是这场让康熙所谓“统一”中国的战事实在让赵强悲哀不已。

哀汉人不幸,哀郑家不争,哀己无能为力,哀天道不公,亡我大汉!

赵强对郑家没什么好感,但无论他们的政治集团出于何种目的扶保明室,毕竟在台湾,汉人文化、衣冠得到了传承。郑家还是功大于过的,赵强暗叹一声,脑中闪过一幅幅画面。

康熙十九年,郑经和清朝的战争失利,放弃厦门、金门,退往台湾。福建总督姚启圣打算趁势进攻台湾,但遭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反对,加上一些大臣支持万正色的看法,康熙也顾虑在西南的吴世璠未解决,决定暂缓进攻。

康熙二十年,郑氏王朝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的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但万正色仍反对出兵。姚启圣知道施琅仇视郑氏王朝,必能帮助他击败郑军,便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康熙帝也不满万正色反战的态度,便同意施琅担任水师提督,万正色调任陆师提督。

按照康熙的规划,应由姚启圣、万正色、巡抚吴兴祚一起商讨作战,施琅却打算排除姚启圣等人的节制,以便能全权进攻台湾,不过康熙帝只同意吴兴祚负责后勤,仍然命令姚启圣和施琅共同出兵。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初五,清军抵达铜山岛,姚启圣和施琅却在出兵的时机产生争执,姚启圣主张利用冬天的北风,施琅主张利用夏天的南风,导致清军无法顺利出兵。最后康熙于十月初六裁定施琅负责前线作战,姚启圣改任后勤作业,才让施琅如愿取得统帅权。十一月初三施琅率领约21000人,军舰238艘前往兴化平海卫训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