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恶奴[校对版] 傲骨铁心 3598 字 2023-03-16

从雅斯克出发已有半月了,算来现在已是康熙二十三年一月初七了,本是想赶在春节前到三姓的,无奈途中风雪不断,实在是无法加快行程,所以拖拉了半个月,商队才赶到这焦山驿,而此地离三姓还有六十多里路的路程。

焦山驿是三姓副都统衙门设立的一处驿站,军民通用,遇上战事时来往各地传递军情的信使可以在此换马,而平时驿站则提供来往商队住宿吃饭,用以赚取些小钱贴补活计。开办至今,焦山驿已是有三十多年历史了。

焦山驿的驿丁有六个人,看上去都已经五十开外了,大半都是花白头发,但口音却让赵强熟悉不已,因为他们都是汉人,且又都是来自云南的汉人。他们与赵强一样,都是被俘的吴军旧部。康熙十八年平定三藩后,康熙便令各地将捉获和俘虏投降的吴军分批送往关外为奴,年轻力壮的充任苦力,而年纪大的则被分配到各地驿站充当驿丁。赵强对这段历史还是熟悉的,加之军中又有十来个胡旺从墨尔根周围带回来的驿丁,所以当听到这些驿丁的熟悉乡音时,他没有表现出激动之色,只是不动声色的跟在领队的身后进了屋子。北京之行十分凶险,所以赵强必须小心又小心,绝不能露出任何马脚来。出发前,他便在脑后粘了条辫子,穿着打扮又都是索伦人的样子,只要不开口,就没人知道他是汉人。

领队是一个索伦人,叫拔都,原先在墨尔根开布料行,后来胡旺洗劫墨尔根,他便与一家老小被带到了首义城,之后被迁到了雅克斯。因其识得满文,也认得些汉字,也会算账,能说会道的便被魏季相中了,安排在民曹的农垦司当差,组织商队时,因缺少懂行的人手,魏季便又安排他到商务司当差,上次组织商队南下三姓便是他一手安排的。

拔都开过布料行当过商人,这场面上的事情自然就无须操心,因风雪突然大了起来,没法再继续赶路,所以拔都和另外两个领队还有那押队的小旗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到焦山驿暂避风雪。对于他们的决定,赵强自是不会反对,他虽心急赶往北京,但世事难料,他再怎么逆天总逆不过大自然吧,于是便也跟着来到了这焦山驿。

一到驿站,拔都便往管站的驿官腰包里塞了二两碎银子,如此一来,那管站的驿官大牙就笑得合不拢了。这天寒地冻的,又过了春节,官道上的商队早就绝了踪迹,不到开春,难得见回商队来往。平日里驿站就指着平时商队来住时能赚些银子过活,这要是商队不来,他们就得挨上三四个月,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这驿官,听着是个官,实际狗屁都不是,又是个汉人反贼出身,比起商队里的个伙计来他都低上一头。没的外块贴补,他这驿官和手下几个驿丁就全要喝西北风去。正哭爹叫娘没人理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加上这商队主事的上回也来住过,算是熟人了,当下驿官也不问话,直接就把人给迎到了里头。屋内团在火盆前烤暖的驿丁们听得动静早就乐开了怀,不待驿官发话,就殷勤的去帮着商队伙计们安排车马,从后院里抱些草料给马喂上,烧热水什么的。他们这样勤快可不是白干的,因为按规矩,等商队走时,这些活计可都是要算银子的,要是没有银子,谁愿意没事找事呢。

不过可惜的是,这焦山驿就好像上了岁数的老人一样,几间木屋早就破落不堪,有两间屋上连个顶子也没有,北风一吹,雪花一飘,待在里面跟在外面没啥区别。好在驿丁们勤快,不待招呼就去柴房里抱来干柴给点上,这火一起,大伙团在那烤暖就好过多了。

下晚时,拔都取出粮食让驿丁们帮忙做了,白面大饼就着肉干,吃起来倒也享受。当夜,众人就在这破落不堪的焦山驿住了一晚,夜里赵强被冻醒两次,虽然他身上里面穿着冯云缝的熊皮袄子,外面套着大皮袄子,但零下十多度的天气,哪能不冷呢。

第002章 三姓

大雪直落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小了起来,然后慢慢的停了下来。雪花一停,这天便立马晴了起来,不过这挂在天上的日头却是始终不会给人带来一丝暖意的。雪停风又停,拔都等人在外看了看,便决定立即启程前往三姓。此地离三姓还有六十多里路,紧赶慢赶一天也是走不到地的,所以必须还要在中途停留一夜,而下一个可供住宿的地方就是屯儿沟了。

屯儿沟是一个不大的村寨,住着些赫哲人和达斡尔人,此地是北面的人往三姓的必经之地,算是南北交通要地。打顺治年间清朝在三姓这个地方设立副都统衙门后,这屯儿沟便成了一处重镇,以小小村寨之地而单驻一佐领,以为三姓屏障也。但经数十年发展,屯儿沟也由从前单一的赫哲部落居住地成了一处南来北往的中转地,因来往的商队多了,所以赫哲人也自发的建了些旅店酒肆什么的,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些商贾之风。满清建国之后,这关外除极北之地有罗刹人作乱,大体还是太平盛世,所以现在的屯儿沟更多的是一处商旅中转站而不似先前军事重镇了。

而商队要抵达的目的地三姓,也并不是一座城池,而是由三个不同姓的赫哲人部落所组成的聚居点,就好像草原上蒙古人居住的部落一样,以部为居,又合部为屯。这三个不同的姓分别是指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三个赫哲人姓,后清朝为方便管理这些不同姓的赫哲人,就将他们统称依兰哈喇。满语中依兰为三,哈喇为姓,故人称三姓。赵强翻看过地图,知道这三姓大概就位于后世黑龙江省境内,其处于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与那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地三道屯一样,在地理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过与三道屯不同,清廷对三姓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仅凭其在三姓设了副都统衙门就可知清廷对这个地方的重视。从属上,三姓副都统衙门是属于吉林将于管辖的,倒不属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这个时代清朝对关外各省的划界与后世相差甚远,所以赵强倒不会想当然的就把后世的中国地图省界划分概念生硬的搬过来。

拔都上次率队去过三姓,回来后将其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向魏季汇报过,据其说,这三姓原为大辽五国城部之越里吉部地,女真兴起后,金朝又将其改为胡里改路,而到了蒙古人的元朝时,又在此地设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等到了大明朝的时候,明朝又在此地置屯设卫。总之,各朝各代无不对三姓这个地方重视有加。现在三姓的副都统是满洲镶黄旗人索柱,治下有一个佐领的精锐八旗兵和两个佐领的驻防八旗兵,另外还有几百蒙古披甲人,在同属吉林将军治下的几个副都统衙门里,索柱的实力还算是比较高的。其为人倒也一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为官治民上循的是上任的老路,对前任留下的各种政策多不做改动,对这种人,赵强的评价是平庸二字。

此趟南下京城,除了完成自己要做的几件事外,赵强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探各地清军将领的底细,看看哪些人是将来要重视的对手,哪些人则是可以被忽略的。

决定启程赶路后,拔都便唤来驿官,与他结了住宿和草料的钱,额外还多给了五两银子、半口袋面与他们,喜得驿官与驿丁们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