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恶奴[校对版] 傲骨铁心 1612 字 2023-03-16

一声大喝,大刀挥下。

“噗哧!”

鲜血四溅,人头落地,只听得陈昭哭天抢地的哀号声“爹,爹,爹啊!……”

第031章 临时扩建

陈梦雷的尸体用草席裹着抬到了东城外的一处山坡上,赵强恩准陈昭亲手埋葬其父,并允其为父立碑。

随后,赵强召犯官罪民当中有影响的三十六人入帐,当中有原吏部侍郎董国祥、礼部给事季开生、河南学政丁澎、兵部左侍郎张天植、山东巡抚吴达、山西巡抚刘嗣美等原清廷的高官。

半炷香后,礼部给事中季开生、山西巡抚刘嗣美等十一人被押出军帐处死,余者皆下跪表示愿投关宁军,为赵强,为反清大业出力。

董国祥等人将关宁军招纳的消息告诉那些犯官与读书人后,除数十人欢呼外,大部保持沉默,有湖南学政程学敏、工部主事周正光、江苏士子陆之文等四十九人誓死不投。稍后,即被驱致北城河边,皆溺毙。死后首级皆被割下,与尚阳堡城头上的旗人首级一同悬挂。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陈梦雷及季开山、刘嗣美等人对于清廷的死忠让赵强不再妇人之仁,也不再对这些读书人抱以多大希望,他决定从今天起,对待这些汉人士子一律采用铁碗手段——不归顺,即杀之。

他一直对如何处理关内关外汉人读书人困惑,但经周培公和陈梦雷这一深刻教训后,他意识到,现在关内的大多数读书人已经认同满清的统治,并积极融入旗人统治之中,这从每年参加科举人数的不断提高就可以看出一二。既然如此,就不能对他们抱有幻想,甚至要和满清一样,用屠刀让他们感到害怕,进而屈服。

满清占领中国的过程十分血腥,尤其是对待那些不肯归降的读书人,可以说是一律杀之,虽然这听上去十分的残酷,但恰恰却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权衡再三后,赵强决定可以借鉴满清这一做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汉人地主阶级与士子阶层对关宁军的排斥与敌视。

做出这种决定是很无奈和很痛心的,对自己同胞下杀手是相当为人诟病的,但是赵强发现自己除了这样做之外,他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难不成要一个一个苦口婆心的劝他们想起自己是汉人,不应该替满人卖命,更不应该死忠于满人吗?

清末民风思想已经相当开化,还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力保满人皇帝,而忘记自己应该推翻他,因为这个皇帝从来就不是中国的皇帝,也不是汉人的皇帝,他们是异族,真真实实的异族,在他们的统治中,汉人只是奴才,汉人的一切都是可以随时剥夺的,甚至可以“宁予友邦也不予家奴”!所以,赵强绝不能幻想那些已经被阉割血性的奴才们会想起自己是汉人,会明白自己应该帮助关宁军而不是与他作对。

赵强何尝不想成为一个众望所为,各方士子争相竞投的英主,可是现实及这个时代特征告诉他,不行!你再仁义,再如何打造自己,那些汉人士子也不会认同你,在他们眼里,关宁军永远是贼军叛匪,赵强也永远是个杀人不眨眼,祸害江山社稷的贼首!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是生活在大清国,而不是中国,他们是大清的子民,而不是中国人。

而且关宁军脱胎于吴三桂的旧部,其身上吴氏烙印不可能短时间就消磨掉,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满清洗脑的汉人士子而言,吴三桂是三姓家奴,此人不值得投奔,他的残部更是不值一提。而赵强的尴尬就在于,他的身份是一名昔日的吴军,他的核心部下也都是吴军旧部,所以他不可能在满清还没有推翻之前搞什么“去吴化”,这不现实,而且必然会使军心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