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页

恶奴[校对版] 傲骨铁心 1899 字 2023-03-16

王广嘴巴一晒:“那你说怎么办?”

王国正想了想,低声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先听听这姓齐的想干什么,要是他没安好心,咱们就去云南!”

“去云南?”众人一愣,不明白的看着王国正。

王国正解释道:“老军爷现在是云贵总督,他总不会看着咱们被朝廷收拾吧,要真到那个时候,咱们这官也别当了,去投奔老军爷去,老军爷总不会不管咱们的!只要能保得住命就行,这官不当就不当吧,总比脑袋被人砍了好吧。弟兄们这些年也捞了不少家当,回老家当个土财主总是没问题的,安安乐乐的过日子总比提心吊胆的好吧。”

“对,投老军爷去!”

众人想想也对,而且朝廷真要是收拾他们,也没有别的法子了,总不能真的起兵和朝廷对着来吧,弃官到云南投奔老军爷先保住命,尔后回家当土财主去。众人正说着,就见一个小吏从堂后快步跑了出来,环顾众人,清叫一声“肃静!巡抚大人到!”

第054章 保定屠官(三)

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此后每年京师都向地方派出官员以巡抚地方。巡抚性质等同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有事派出,事毕返京。明宣德二年,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始有以“省”为地方政权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为,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一般出任各省巡抚官员在中央都有兼衔,如直隶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如果加了兵部侍郎衔,那就是正二品的大员了。

原直隶巡抚赵本常是明崇祯十一年的进士,明亡后隐仕不出,顺治六年时被家乡知府保荐为官,赵本常不能辞,便改换门庭进京任了户部郎中一职。顺治时,类似赵本常这类不愿仕清但却出于无奈而仕清的官员有很多,因此倒不能说其是汉奸,毕竟,与钱谦益等原东林党人比起来,赵本常还是有几分读书人气性和骨气的。奈何刀压脖子,为保性命也只有违心仕清。赵本常在户部为官近十年,于康熙二年调福建福州知府,后又升调陕西布政司,康熙十八年才巡抚直隶。为巡抚六年来,颇能安民,治河也有方,故官声甚佳。李光地原本是准备带齐壮直接到巡抚衙门先罢了赵本常的,但来之后才知晓,赵本常四天前突患中风,口不能言,人现在府上躺着,不能视事。

一个废巡抚自然不值一提,故而李光地便领人直扑提督衙门,一张圣旨就哄得金国正随他进京去了。如此一来,现今省内这最大的官自然是巡抚兼提督的齐壮了,至于那已经被罢了官职的赵本常,没人再有心去理会了。

因此一听抚台大人来了,众官忙起身相迎,态度十分恭敬,不管心里是否服气,又或是有疑惑,此时都不敢表露出来。未及片刻,便见一身着提督官服的武夫志得意满的从后堂现身,一到厅内,也不与众官招呼,只身往那一坐,一边随从递上一本花名册,便就着册子点起名来了。

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就点验人数?

众官都有些愕然,但没人敢说话,抚台大人又没有发话,只好继续站在那不敢坐下去。厅中气氛有些紧张,众官都摸不透这看起来十分粗鲁的新任抚台大人到底是个何样人物,这会又安的什么算盘,可没听说哪位上官一到任就先捧着花名册点人的,大多都是在衙门里呆上几天,等下面的人自己来孝敬,尔后才有所动作。

奇怪,当真是奇怪。正奇怪着呢,就听抚台大人发话了:“布政司衙门赵藩台来了吗?”

“下官在!”

一个十分肥胖的正三品大员一听抚台大人第一个就点到自己,倍感荣幸,忙出列请了个安。布政使是一省之内仅次于巡抚的文官,一般都称藩台。直隶的布政使周淮安是顺治三年的进士出身,说来也是老资格了,京里还有索相依靠,平时在省内也是说话极有分量的,巡抚赵本常对他也是甚为恭敬。但周淮安知道,朝廷莫名其妙的就派了个武夫来当直隶的巡抚,肯定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说不定是明珠和索相掐起来了,又或是皇上有什么新政要出。看这新抚台大人,莫不成是御前侍卫出身?周淮安一边恭敬的行礼,一边偷眼打量面前这位看起来让人摸不透的抚台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