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训练操典则涵盖了一个合格士兵的体能训练与队列训练的基本内容。

这些教材和操典都是朱由校在根据自己前世入伍经验和当世老将们的实战经验与家学经验讨论总结出来的,既切合了实际也比现在的其他军队训练模式更加先进一些。

可以说,大明讲武堂的教学内容已经开始接近于近代军事教育。

大明讲武堂第一期的军官学员也在接下来不久全部入学,并开始在西苑接受大明讲武堂的训练。

卢象升在徐光启的劝说下再加上朱由校承认从戎后功名保留将来依旧可以位列九卿甚至入阁,而他自己也喜欢带兵打仗,所以也就成为了第一期中少数是文举人出身的学员。

而朱由校自己也决定亲自参与到训练中。

原因主要是朱由校觉得自己才十六岁,也需要加强一下体育锻炼和军事技能。

毕竟当有实权的皇帝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加班熬夜是常事。

而且为了让皇嗣足够多和后宫安宁,以后加班之余也难免要雨露均沾努力造人。

这些都离不了一个好身板为支撑。

何况要完成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十年乃至数十年的事,而这些都需要皇帝的寿命足够长。

所以,朱由校便决定自己也去参加训练。

但朱由校不会经常去训练和学习军事,只会在有空的时候去。

另外,朱由校也想通过亲自参与训练来增强与这些学员间的私人情谊。

毕竟这第一期学员将来肯定是帝国手握重兵的将帅,而朱由校必须在他们未发迹前就得对其有了解,使其和自己有情感上的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