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而这也让朱由校感受到了朝堂纷争背后的残酷与阴险。

一时,朱由校不禁捏紧了拳头,他越发笃定逆转历史大势的路不是那么好走,他只能心狠手辣,比别人更加阴狠,而不能用善意去揣度任何一个人,只能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别人。

“尤其是在权力的金字塔上离自己越近的人,一旦冒犯自己,自己越不能心慈手软,而自己的善意和良知只能用于在权力金字塔上离自己最远的人,那些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且沉默而没有发言权的百姓。”

朱由校如此想了后就忽然喊道:“魏忠贤!”

魏忠贤急忙走了来:“奴婢在!”

“近来朝中内部有什么异动?”

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除大司马本人和少数朝臣外,大部分都在疯传大司马要丁忧的事!其中一些所谓东林之党的官员更是通宵达旦议论此事,比大比年发榜还积极热闹的谈人家亡母事,奴婢听了都觉得这些人太不是东西!他们还拟定了相应应变之策,言如果皇爷夺情,就怎么鼓动百官参劾徐光启,言如果皇爷您不夺情,就怎么借着新兵部尚书的事鼓动百官要求天子廷推,说不能再由天子随意特简大臣任命之事,以还推举之权于吏部,而非让内阁掌任命之权,另外,他们在筹划怎么借着此事逼迫徐家停止向内廷供银。”

魏忠贤回禀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

所谓还推举之权于吏部,不让内阁掌任命之权,其实就是要把任命官员的权力掌控在文官集团手里。

因为内阁是属于宫中机构,其背后是皇帝。

皇帝通过内阁下旨任命官员。

文官们自然不敢明着说要夺天子任命官员的权力,所以只能说是夺内阁之权。

大明政坛常常出现吏部与内阁之争,其背后实质就是士大夫与天子争权。

所以,朱由校清楚这些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也就笑了起来:“还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们眼看着内阁不能被自己把控,干脆就准备把内阁的权力争到吏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