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辅韩爌忙小跑过来:“臣在!”

“到江南后,你替朕宣谕江南各府士民,告诉他们,朕既是来平叛的,也是来送福报的,告诉他们,朕的出现,会让江南更富庶!”

朱由校没有具体说是什么福报,但他的确是去改造江南的,是让江南更繁盛的,而不是要让江南的繁华消失。

毕竟朱由校自认为自己不是殖民者,而是江南的主人。

朱由校也相信韩爌到时候会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福报。

作为堂堂次辅,不可能没有点忽悠人的本事。

“臣遵旨!”

韩爌立即回了一句。

……

萧近高这里已正式祭告天地,宣读了檄文,表示起义,且全军称讨逆军。

但因为整个叛军中,真正有能为的萧近高其实对起兵之事没有什么信心,也不想在将来的史册上太过显眼,也就建言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且随便抓了一个姓朱且以前吹牛逼自称是宗室子弟的地痞奉为主,且在同起兵造反的一些士子建议下称其为建文之后,而其将推为“奉天讨逆大将军”,所以,整个叛军显得特别不伦不类,真正想造反的是许多士绅,而被推出来的头领又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地痞流氓,甚至既说是清君侧,又说自己是建文之后,还自立大将军,总之是综合了各方面意见而搞出来的一场叛乱。

而浙江那边黄尊仪的族人所搞的起义也与这差不多,也推了个姓朱的人为主,然后说是奉天讨贼,虽然口号不一样,但意思大致相同。

不过,这两股叛乱势力倒也和历史上南明时期的明朝各监国政权一样,虽然都是一个阶层的一批人,甚至还有着某种关联性,比如此时,直接原因都是黄尊仪引起的,但是建立势力的口号却没有一致,连头领都没有统一为一个头领。

此时,南京外城这边,这些起兵的江南士绅们正在和萧近高一起商议理政与作战的事。

萧近高与徐少良、王养这些士绅坐在了一起,颇有点圆桌会议的皿煮样子。

“我认为实行国政第一条就是应该优待士绅,所以要废黜一切严刑酷法,朝廷必须礼敬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