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页

接替李汝华担任吏部尚书的赵南星则道:“说来这也是我们做臣子的失职,竟使君父陷入如此险地,新政推行固然是为革新除弊,但也必惹天下食利者大为不满,以至于自天启元年以来,叛乱就发生了数起,先是西南奢安之乱,然后是江南之乱,接着是福王之乱,如今若真让陛下被谋害,岂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罪过?”

“大冢宰,话也不能这么说,如今天下,积重难返,已经到了不得不整顿之时!总不能,因为会令君父陷入险地,而不革新除弊吧?”

毕自严反驳道。

“大司农,请问,陛下与社稷孰轻孰重?”

赵南星直接问了一句。

毕自严一时语塞,不知该作何回答。

赵南星则嘴角微扬,看了毕自严一眼,然后又看向了汪应蛟和方从哲等:“对京师流民编户齐民,是大司农当时提的建言,清丈田亩是汪公所提倡的,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是元辅所提,难道诸公向陛下提出这些新政时,就真没考虑过陛下之安危?!”

“什么叫没考虑过,元辅现在不就在让我们商议吗?”

刑部尚书顾秉谦忙回了一句。

“现在还来得及吗?除非新政尽废,否则,陛下就难以脱离如今这种险地!”

赵南星回道。

“话不能这么说,新政如果尽废,到时候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陛下,而是整个社稷!大司农刚才说得对,天下积弊甚多,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不然,以陛下即位之前的朝局,如今天下还不知道糟糕成什么样,没准真的不出二三十年,大明就真的亡了国!”

方从哲则笑着回了一句。

“元辅此言,鄙人不敢苟同,治大国如烹小鲜,得文火慢炖,若大明真到了不改就只有二三十年国运,如今天下就不会有这么多士绅豪强因新政而不满,只会积极响应,毕竟大凡读圣贤书的,皆知家国之义!”

赵南星回道。

“这只是大冢宰您个人之见,你若觉得是新政拖累了陛下,可上本进言于御前,仆认为,如今天下是必须得推行如今之政才可,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对的!不然,国库何曾像现在这么充盈过,流民何曾像现在这么少过,吏治何曾像现在这么清廉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