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做好一边整肃内政、建设大明,一边打仗的准备!内政军务两事不可偏废!”

“内政方面,要加强礼教方面的引导,不要让舆论名声为奸人把控,元辅刚才说的很对,既然有人硬说我们有党,那我们就要有个结党的样子,而我们这个党首先要统一的就是治国理念!据朕所知,东林一党有《东林合约》,以后我们也如此做,要光明正大的立党,立一个为国为民之党,要有自己的章法,拟旨设立兴明社一党,其名的寓意在于使大明永久兴盛,此社为朕亲自设立的合法之社,准天下各业士民申请加入该设,一入该社,便需有为大明兴盛奉献一切之决心!具体细则,接下来再完善!”

“军务方面,尽快在原有的营兵制上推行兵役制与军队职业化与国家化,要练出更多能征善战的官兵来,要强化枢密院的军机统筹与战略制定之功能,另外,这些官兵的觉悟与纪律性也得过硬!以后要在各旗队以上设立该旗队的兴明社分社!”

朱由校也就如此说了起来。

组建兴明社,不是他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事。

因为朱由校觉得自己必须加强自己执政集团在思想理念上的一致性,具体对某件事的处理可以意见不同,但在治国的理念也就是所谓的主义上是必须一致的,否则难以保证自己朝堂君臣之间的纯洁度。

而一个执政集团没有较高的纯洁度,就容易被外敌渗透。

接下来,朱由校要做更多的改革,而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自己内部的纯洁度。

他可不想自己朝堂内部像反动士绅的团体一样,其内部在还没大规模起事之前就被自己东厂渗透的千疮百孔。

所以,朱由校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组建兴明社,统一思想,不仅仅是内政官员,军队也一样。

这里面,关于军队的改造,朱由校早已同秦良玉、陈策等忠心可靠的实权武将交流过,因为朱由校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亲信为直属警卫,而且允诺让武官也在将来参与一定军事决策,所以,他们也是很支持皇帝这样做的。

而在朱由校如此说后,就当即又下旨道:“拟旨!升南京礼部尚书魏广微为礼部尚书,冯铨调任礼部左侍郎,崇文寺正卿方世鸿兼任礼部右侍郎!”

“遵旨!”

方从哲等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任命这三人共掌礼部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他之所以直接让魏广微任礼部尚书,是因为魏广微前些日子给他上了一道关于建言朝廷把控天下舆论、加强朝廷官员内部教化的建言,并指出了许多官员被士绅洗脑的例子,还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解决之策。

这让朱由校发现了魏广微的优势,也就直接起用他任礼部尚书。